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欧美VS中国

时装周作为展示品牌原创设计构思、拓展品牌影响力、倡导时尚流行的国际化平台,于1910年最先在法国巴黎兴起,后经逐步的发展和完善,其展示规模和地域不断壮大。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四大时装周。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这四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策源地,指引世界时尚潮汐起伏变换。时装周一般每年举力、2次,分春夏时装周(9月、10月上旬)和秋冬时装周(2月、3月),每次大约在一个月内相继举办300余场高水平的时装会。四大时装周被誉为国际时尚的风向标,期间的流行为世界时尚人士所追崇和效仿。

欧美时装周的影响,近年在国内一些较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先后兴办相关名目的时装周。其中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最到具代表性。中国国际时装周自1997年创办,迄今已有12年的历史。通过时装周的平台,中国服装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得到加强,本土时装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在历练中不断提升,与欧美数十年历史的时装周相比较,中国时装周依然因新生而略显稚嫩,细数其中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时装周的专业化程度

首先,从参展品牌资格的审核来看。欧美四大时装周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对参展品牌资格的审查格外严格。四大时装周之首的巴黎时装周对申请的品牌会,从品牌的创新度、本土市场的表现、国际销售等方面来综合审核,最终由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裁定是否准入;此外,进入米兰时装周的品牌也要经过由著名时装大师组成的时装周评审团的审核,方可获准。严格的筛选制度,确保了参展时装周的品牌都是业界一流的优秀品牌。而中国时装周考虑到年轻的本土品牌成长的客观现实,本着鼓励扶持的原则,时装周的“准入门槛”较低。这样时装周上的品牌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品牌创意不足,观之乏味,还有个别品牌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

其次,从参展品牌的类别划分来看。以巴黎、米兰时装周为代表,欧美时装周分高级定制服装与高级成衣两套系统,分类展示专业化程度高,直接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奢华艳丽的高级时装势必吸引一掷千金的实力买家,简约典雅的高级成衣眷顾于中产阶级的美好诉求。与之相比,由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尚不够完善,目前中国时装周还不具备将其“分而治之”的实力和条件。不同类别的品牌并置混杂,给观者不够专业的感觉在所难免。

再次,从观众席的人员构成来看。四大时装周的邀请嘉宾,都是对品牌的推广与销售具有资深影响力的人士,他们包括世界各大时尚媒体的资深编辑、品牌销售商、实力买家等。欧美时装周既是品牌推广平台,也是买家订货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品牌一般要一年两次一在时装周上通过,来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与之相比,由于中国时装周的主要功能在于品牌推广因而其商业气氛并不浓重。一般国内时装周所邀请的嘉宾以行业领导、政府官员、院校师生居多。如此看来。靠不菲的资金投入支撑起的一场品牌会,最大的收益在于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而不在于拿到多少订单。

最后,从服装模特的遴选程序来看。为四大时装周走秀的时装模特,其遴选十分严格。即使是世界顶级模特,也必须接受品牌设计师严格的面试和筛选,面试被录用后,并不代表模特最终能够参与该品牌的秀场展示。由于定妆效果、风格表现等方面的问题,模特随时有被替换掉的可能。如此近乎苛刻的模特选拔,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走秀模特与品牌风格的高度契合。而国内时装周,一般对模特的挑选只经过一次面试,甚至某些大牌模特根本无需面试,就可以被设计师钦点选用。该模特的气质类型是否符合品牌的风格定位则退为其次。此外,欧美品牌使用亚裔模特是有其辐射亚洲市场方面的特殊考虑,做到“人尽其用”。而国内时装周秀场上涌现出的“洋面孔”,似乎只是为了增加自身品牌所谓“国际化”的筹码而已。参展品牌的影响力和国际化

四大时装周的参展品牌多半具有国际化的知名度和雄厚的品牌实力。纵观时尚之都巴黎的秀场,像DIOR、CHANEL、LV这样的时尚巨鳄的出现,无疑奠定了巴黎时装周的至尊地位。意大利米兰的缤纷秀场,亦有像ARMANI、GUCCI、PRADE等时尚尖峰大牌撑其门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买家。而伦敦、纽约时装周年轻的设计师品牌,多以前卫的设计、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成为当下时尚王国的新宠,他们是设计领域中洋溢青春活力的新生力量。中国时装周参展的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尚受制于地域的限定,品牌南北分化明显,更不用说具有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了。此外,四大时装周在展示本土品牌的同时,还致力于邀请国外有实力的服装品牌加盟其中,真正体现出了品牌展示国际化的初衷。中国设计师品牌例外、吉芬能在巴黎时装周上崭露头角;利郎服饰得以在米兰时装周高调亮相,足以说明这一点。而相比国内时装周上出现的洋品牌,设计水平不高,似乎它们的出现,只是为我们的时装周增添些许“国际化”的噱头而已。时装周期间的业界评论

欧美四大时装周期间,业界时尚媒体会对当季表现出众或牵强人意的品牌发表专业评论,一般由平面媒体或网络媒体资深评论人士组成,这些评论人在时尚界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她们的所言所行对品牌的形象及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时装巨子迪奥1947年的成名作品“新风貌”,就是由时尚杂志Bazzar的主编为之命名,而风靡世界。目前,成长中的中国服装产业还缺乏这样一批资深的时尚评论人,同时亦缺乏对品牌做出针砭时弊的深度评论。每年时装周期间,国内时尚媒体一般都是集中于对模特走秀照片的收集与整理,图片旁附有对款式、色彩、面料的泛美描绘,即使出现些许对时装周品牌的评论,也如蜻蜒点水般点到为止,缺乏专业评论的高度及深度。

中国时装周作为一个开放的舞台,见证了十多年来中国服装产业品牌化的发展历程。时装周在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推广和本土时装设计师的造就上,功不可没。它为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和中国本土时装设计师的不断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促使中国服装产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和品牌升级,同时也让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时尚力量。

同时还应看到,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时装周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如时装周运作体系的专业化程度、整体行业的实际设计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不应给予一味的刁难和指责,而应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发展的空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衷的希望年轻的中国时装周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成长的道路上健步前行、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