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干预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脊柱外科专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通过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心理干A; 腰椎间盘突出症; 焦虑; 抑郁

doi:10.14033/ki.cfmr.2016.35.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0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和活动受限。长期的慢性疼痛及活动不便,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增加患者交感神经张力,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疾病康复[2]。为减轻负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专科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心理干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85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现将干预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85例,其中男45例,女40例; 年龄27~64 岁,平均 (47.43±10.23)岁;病程 1.5~6年,平均(3.46±1.55)年;L5~S1突出39例,L4~5突出36例,L3~4 突出10例。干预组患者85例,其中男41例,女44例; 年龄29~62岁,平均 (45.36±10.94)岁;病程 1~6年,平均(3.23±1.41)年;L5~S1突出37例,L4~5突出41例,L3~4 突出7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神志清,无精神病史。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专科护理,包括术前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后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疼痛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等。干预组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在入院24 h内现场完成心理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计划。心理干预主要包括:(1)营造舒适氛围。由于角色转变及周围环境变化,患者容易产生不适应感,导致情绪低落、紧张。舒适的诊疗环境可以放松患者心情。责任护士可以根据病区布局,在适当位置摆放绿色植物缓解紧张气氛;宣传栏人文版块宣传科室“家”的文化彰显温馨;医护人员着装整齐,态度和蔼,服务主动,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轻不良应激。(2)信息支持。为解除病痛,患者多方求医,尝试过多种措施均未明显改善症状。由于缺乏对椎间盘镜技术的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将信将疑。责任护士要加强对新入院患者宣教,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椎间盘镜技术的优缺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手术风险及预后。通过统计历年手术成功的数据,坚定患者治疗信心,争取患者的配合。同时,责任护士要加强认知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治疗的不良影响,使其自主摆正心态,正视事实,积极面对。(3)耐心倾听。患病后受困于活动限制,人际交往减少,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他们需要倾诉,得到理解和同情。倾听可以让患者有效释放负性情绪。责任护士要做一个称职的聆听者,耐心、专注,为患者提供宣泄情绪的途径,增进相互间的信任。(4)情感支持。情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交往的纽带。患病后,患者社会交往减少,不良情绪增加,疼痛加剧。长此以往,患者性格改变,变得沉默、焦虑、抑郁、敏感。责任护士通过日常交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适时给予安慰、暗示或抚触,调整患者情绪。鼓励家属给予更多支持,传递正面信息,避免自身的负面情绪感染患者。同时可与家属沟通,合理安排患者的亲戚、朋友、同事探望,分散患者注意力,传递正能量。(5)心理治疗。指导患者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措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疼痛。疼痛感觉的严重程度与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和程度有关[3]。因此,可鼓励患者多参与有兴趣的活动,鼓励家属陪伴,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另外,指导患者放松训练,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教会其腹式深呼吸训练,对重度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教会其全身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术[4]。通过松弛训练,可以减轻疼痛,改善情绪。(6)延续性心理干预。术后活动受限,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情绪易波动,患者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不高。通过定期随访,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干预,比如强调功能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鞭策患者积极锻炼;让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改善不良情绪。心理干预主要由责任护士完成。住院期间一般每周干预3次,于下午完成,每次不少于15 min。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入院时、手术前、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通过心理干预,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减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骨科疾病。长期的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由于活动受限,社会交往机会减少,患者的生活变得单调、枯燥,负性情绪得不到释放。加上之前经受疾病折磨以及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患者在术前会变得脆弱、紧张。有研究发现,患者术前负性情绪会影响腰椎手术疗效,是术后疼痛改善率差的预测因素之一[5]。为减少负性情绪对手术效果及疾病康复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对新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估,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陈龙梅等人研究发现LDH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很高[6]。评估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与陈龙梅等研究相似。笔者所在科室通过规范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改善住院环境来减轻患者的不适应感,缩短相互间距离。入院健康宣教和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对椎间盘镜技术的认知程度,坚定治疗信心,减轻过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耐心、专注的倾听,让患者宣泄情绪的同时也能帮助护士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以便提高服务质量。洞察患者的情绪反应,适时给予安慰、抚触及鼓励,能增进护患关系,减轻患者顾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能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责任护士通过指导患者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教会患者放松疗法,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患者情绪,缓解疼痛。患者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给予鼓励、督促,以促进疾病康复。从表1中可以看出,手术前,尤其在手术前晚,责任护士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实施专科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张六莲,韩静,王玉梅.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2666-2667.

[2]黎筱慧,卢元文,钟小玲.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28例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43-44.

[3]⒔.心理暗示疗法对缓解口腔超声洁治术中疼痛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7.

[4]李善玲,徐玉林,杨新丽,等.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5):73-75.

[5]李秀梅.针灸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15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108.

[6]陈龙梅,王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 (6):437-739.

(收稿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