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历是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代表着人受教育的程度。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夸天,高等教育学历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可以用来表示个人能力甚至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级别的象征。在我国当前学历社会的背景下,学历主义倾向愈发浓重,学历所内涵着的意义及其价值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与之相伴,高等教育学历的贬值现象也逐渐凸现出来。本文旨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现象进行研究,探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16-01

一、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规格定位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几乎所有的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和类型上培养相同的人才,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大批企业缺乏有特点的劳动者,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就是因为没有对就业市场进行精确的定位和细分,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的市场定位模糊。

2.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高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含金量与其教育教学的质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不断扩展招生规模,扩大招生数量,这一方面使得教育机会扩大,接受教育者增多,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校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的扩充跟不上扩招的步伐,结果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目前来说高职教育质量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

从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所涉及的学科数量而言,基本上能够满足培养从业人员所需要的一般知识,但目前运行的基本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课程的模式而非以能力培养课程为核心的模式。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单向灌输。教师用自己的思维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背离了职业教育目标。

(2)师资建设缓慢,教学条件限制

许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甚至出现了“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有什么设备进行什么实训”的问题。并未按实际需要去设计课程,而只是迁就师资等实际的资源和条件去设置和调整课程,最终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资金来源等问题,在学校教学条件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教学条件普遍不尽如人意,某些情况下不得不对有些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作出限制或降低标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3)学生毕业条件宽松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自身价值,显示自身能力的一种非常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学校往往表面上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看得非常重,但同时又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出台以促使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条件中职业资格方面的“宽松”也阻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因素

1.学历主义价值观倾向

学历主义是指社会评价个体劳动者时不以其实力为评判准则,而是过分重视形式上的学历。近年来社会上的学历主义价值观倾向逐渐加重。人才招聘市场的大门往往只为高学历者敞开,愿意招聘高职学历求职者的企业不断减少,高职学历劳动者的初始待遇不断降低,就业市场对高职学历的大门逐渐闭紧。这种学历社会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直接影响到了高职学历的“含金量”。

2.“精英教育”思维障碍

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当是通过提高更多国民个体素质以达到“精英教育”的标准去实现的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中国却通过降低高等教育进入门槛,放低高等教育身段的方式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做到了。这样一来,大众化高等教育确实向我们走来,然而却忽视了在大众教育的时代,大学生的供求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接受高等教育者已不是社会稀缺资源。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在社会中位置的变化而继续固守高等教育精英情结的话,则必然造成更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丧失,造成高等教育“尊严”的丧失。

二、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贬值的对策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明确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品质、以适应社会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实现教学、实践和就业一条龙,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专业设置突出高职特色

确定以能力本位教育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研究就业岗位需要及要求的基础上来开设专业和进行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创建符合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而有所区分和细化,避免“大而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自身办学的优势、劣势,根据优势项目建设品牌专业。

(三)加强教学环节

改革教育方法,可以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形式来组织教学。设计出系统化的实践性教学方式,确实把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并予以落实。加大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使学生获得充足的实践和实习时间,形成“认知――模拟――实践――提升”的学习过程,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提高毕业生的毕业标准

例如规定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将不允许其毕业。硬性提高毕业门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敦促学生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价值和“含金量”。可能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措施带有强加于人的性质,但高职院校切实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这也许才是对学生甚至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态度的体现。

(五)注意引导社会舆论,建立正确的学历价值观

社会舆论应引导公众和企业更为理性地权衡能力与学历,不要以学历高低为唯一评价标准。应对所有求职者或工作者实行平等的职业能力考核,消除学历主义倾向,发展多种评价方式。使能力最终取代学历成为竞争的最基本条件,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