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批注式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批注式阅读课的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教育硕士的培养特色,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型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他们所面临的实践难题。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发展,以促使自身成功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阅读课 教学反思

从2009年开始,国家设置了第一批全日制教育硕士,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双导师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学生实践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毕业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参与,最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在北京一所重点示范中学实习的这段时间真正体会了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未来准教师的教学历程。期间,我开始记录生活的点滴,所写的教学反思为我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作了很好的铺垫。

一、生成的语文课堂

经过一周的准备,我给新高一三班上第一节批注阅读课。之前通过王老师了解过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稳,不是很活跃。所以,我想在上课的时候,除了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外,让学生自备一张座签,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我熟识他们,二是我怕学生上课时不配合我,有了座签我就可以直接叫他们回答,被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开始我还准备了一个相声的节选《歪批〈三国〉》,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实际效果是,由于紧张,我忘记了让学生准备座签,在自我介绍完之后,直接讲了那个笑话。

基本上一堂课是按我的设计思路顺下来的,可是到批注方式探讨这一环节时,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同学们所说的内容和我所设计的不相符,于是,我就针对学生的发言开始在否定中指导,直至有同学所说的与我涉及的大致相符为止。因为这个过程是比较难以掌控的,所以我开始着急,同时发现学生也比较困惑,几个小组回答过之后,感觉课程成了有奖竞猜似的,虽然课堂中并没有奖品。因为这个环节耽误了不少时间,后面的设计自然就开始压缩,以至于下课时我都忘记了留作业。这就教师执教来说是个很大的失误,至少这不是一堂完整的课。

第二天上午,我给新高一一班同学上同样的课。吸取昨天的经验教训,根据课下王老师的指导,我对教学作了一些改进。针对昨天忘记让学生自备座签的情况,在这节课中,我让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自报姓名,这样我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亲近了很多。事实上,当我在一个环节问题结束后作总结,说出同学姓名并给予表扬时候发现那位同学是非常兴奋的。尤其因为之前向王老师了解过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上课能直接叫出姓名,这让整个班集体的学生显得很意外,也很高兴。还有就是关于批注方式探讨这个环节,根据王老师的建议,我不再急于等待预设答案的出现,而是真正地和同学们一起思考,不再否定某个同学的回答,而是把每一个回答都写在黑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再适时地给学生一些指导,学生都很积极地思考,这样反而更接近了之前的预设。之后,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出规范的术语,整个环节自然而流畅。看看时间,刚刚好。这也让我明白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所谓的答案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并不是绝对的是非,重要的在于思维的过程,在于老师在把握课堂基础上的正确指导。总之,这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虽然还是避免不了有些失误,但我开始放开自己,真正把目光投在学生身上,根据他们的回答来调整自己,掌控整个课堂,不再小心翼翼地“围追堵截”学生的思路。

此外,这节课我做了一个最大的尝试,就是和同学们用了一样的上课材料,舍去了头一天那份准备得满满的材料――根据昨天的经验,那份材料让我忽略了学生,束缚住了我的思路。这一次,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材料,意外的是原来那些知识我早已熟识,早就存在于大脑当中,反而学生的回答激发我运用自如,甚至于调动了更多之前所学的知识。当我的目光开始关注学生后,同学们也减少了对我的陌生感,也和我一样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

这让我受到的启发是,这类讲方法的课和课文讲解的课是不一样的,这类课重在方法的传授,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体验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体验过了,有了对方法掌握的成就感,就会积极运用,逐步形成习惯。而课文的讲解,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是知识的传授。所以针对什么样的课程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执教对于一个初入职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上课时间的把握,第一次课的情况是时间不够,第二次课的情况是时间虽然够用了,但有些环节有点走马观花,没有效率。所以我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率是我终身从教都应该时刻要关注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和中学两个课堂的接轨

经典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内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经典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开始逐步下降。虽然“百家讲坛”之类的解说节目如火如荼,但毕竟是他人的品读,更多人的大脑是做了这些大家思维的“跑马场”,尤其是对于正处于求知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过犹不及的。这也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思维和思想深刻性的使命。所以,语文老师要授之以“渔”,传之以“术”,善于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桥梁”。

此次经典阅读教学课,我采用的是“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以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两篇节选为例,教会学生这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所探索的是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究为支点、读写结合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引导阅读教学从以分析情节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为主、以分析语言的内容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的特点为主、以专题写作训练为主转向以读写结合训练为主,形成以读写结合为导向的语言文字训练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阅读学的角度来体验文本,多元解读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比如,学生在批注“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虎?便是李存孝和子路也只打得一个”这一句时,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评价,想到暴虎冯河,这就是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表现,其实学习的真谛莫过于此。

从两个班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思维角度来看,学生运用阅读批注方法较多地集中于比较、人物性格分析、环境描写、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几方面,这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而且学生掌握得也很好。但从我自身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考虑,发现其实文学批评的方法有很多,我也学过不少,但在中学的应用却是少之又少。比如精神分析批评、文体学批评方法、文化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符号学分析法等。上大学时所学习的这些文学批评方法实例大都是国内外名著,从这个角度的解读当时是让我很受启发的。那么,如果把这些方法以简明的语言生动地介绍给中学生,将文学批评方法渗透于学生课内外鉴赏中,让学生在这种实践中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如何合理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让学生每人拥有自己打开文本之门的新钥匙?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文学理论,特别是善于把前沿的文艺理论思潮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能够将深度的理性阐释转换成深入浅出的课堂实践。

而且,在近百名学生分享批注内容和总结批注方法时没有一位同学从质疑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如今的教育已经离这句话太远,似乎都在追求一种完美,而完美的评价所参照的评价标准也就是分数和荣誉。我想除了这个客观原因外,更多地从阅读教学考虑,还是阅读方法的问题。所以学生应储备相应知识,完成文本意义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淡化了过去的语法逻辑、字词句篇方面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以知识为基础。在多元解读文本中学生需要有适当的文学知识来构建,包括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作品的背景材料、鉴赏术语知识、各种批评方法和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如让学生回溯文本创作时代语境,来反观文本的深刻涵义,抓住有效的历史细节,联系与文本关系重大的历史语境,完成意义建构。学生对文本创作主体性要有起码的尊重,才会主动感受和理解文本。另外,学生需要多朗读文本,在对文本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有自己独到的精辟认识。学生重新创造的前提是必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否则就无法对话。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体验和有效避免多元解读的误区,抛弃无意义解读,防止多元解读滥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实习经历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地方也还有很多。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更加明确了,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内部积极学习、主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生成为依据作及时、有机的调整。而教师备课也不仅仅是要充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尊重学生,反省自我,是我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