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树立新的体育课堂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教师与学生个体能实现最大可能的自身价值。因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扮演何种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76

皮亚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对新信息加工处理并建构自己新知识的过程,即学生知识的习得, 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理念与建构主义观点,结合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在实现师生互动过程中扮演好“大学生”角色

现代课堂,应当既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即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让某位学生到前面来提问,我则坐在学生中间成为“大学生”, “小老师”也可向“大学生”提问。开始试行的时候, 部分学生还有些拘谨不好意思,我则用赞许的眼神鼓励他们, 后来喜欢充当“小老师”的学生越来越多,当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也就愈发浓烈,由此,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是因为教师尊重了学生,让学生在人格上获得了平等感受,而师在“台”上,生在“台”下的传统课堂,师生泾渭分明,更不要奢谈平等和谐民主氛围的构建了,这很容易抹杀掉学生的创造欲望。

因此,学生勇于走上讲台,教师习惯走下讲台,通过由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角色,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凸显师生的“双主”地位,从而促进互动教学、和谐课堂的形成。可见,教师只有在不断深化课堂改革的探索中,才能成就自己亮丽的教育生涯,以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在实现“单向”转向“多”的过程中扮演好“首席者”角色

增强学生体质,毋庸置疑的是学校体育的终极目的。不过,在时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可控时间少,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导致无法实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希望通过一两堂课来实现学生体质的终极目标是困难的,而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落实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熟知练习方法,这才是最确切的目标。因为倘若目标不明,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弄不明白体育锻炼是属于在健身,还是在进行娱乐,或者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而如果教师预设的目标过多,想在课堂中面面俱到地完成多项体育项目,就会造成体育教学在低水平上的重复,让学生既感受不到运动的魅力,又享受不到技术的优美。使得教学容易出现“游戏化”和“活动化”,从而使教学内容呈现空洞化的弊端,造成很多时间段内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却不能从根本上达到体育教育的宗旨。

曾把课堂上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的美国教育家林格伦认为:(1)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2)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3)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4)是综合交流,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共同研究。由此可知,体育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需要从“单向”向“多向”转轨: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立体化的综合教学模式。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扮演好“创新者”角色

学生通常拥有一颗较强的好奇心,需要教师从创新人才的培养出发,好好保护学生的好奇之心。例如,体育课上,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集合队形,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我就从看似平常的集合队形入手,满足学生兴趣,用经常变换队形的方法,消除学生“喜新厌旧”的心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自然会迸发出来。

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探索,在集合队形上能否改革一下?学生的创新思维真的令我难忘,瞧瞧学生的“成果”吧:有的要把队伍排成正方形、有的要排成三角形、也有的要排成“回”字形……每次课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队形来满足其好奇心,这样,队形经常有新的花样,结果,学生兴致高涨、集合快速、大大改变了其精神面貌。一到上课,总有学生翘首以待地排好队等待教师的“检阅”。看着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成果,学生的兴奋劲儿甭提有多高了。由于学生自己创新的理念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他们对体育课的热爱度也就不断得到了提高。

四、在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扮演好“开发者”角色

在落实新课标中,我努力跳出教材的束缚,着力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争当一名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反观体育教学,我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整合,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并且教材内容也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发展性,这就造成体育教学内容容易处在低水平上,显得陈旧与滞后,这与学生的内心需要和身心发展有些相悖。

因此,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时代,体育教材急需与培养学生能力快速链接,让体育教学内容彰显时代性,可使得体育教学与生活体育相互融合,因为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对体育学科中日新月异的成果、技术、动态的了解,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其次,教材需要充分反映出体育学科的内在含义,提高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基本知识的占比,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习得相应技能、掌握学科精髓,提升理论水平。同时,在多样化的教材基础上,还需要开设一定的选修课,作为对必修课的必要补充,拓展学生知识层面,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五、在体育全程教学情境过程中扮演好“档案者”角色

1.建立档案阶段

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对每个学生进行立卡建档。其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次、学号、家庭住址;②学科兴趣:基本素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③取得成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登记表;④预设目标:体育合格登记表。

2.检验测试阶段

学生入学后,我就着手选取部分规定项目进行测验,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就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和文体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例如,测50米往返跑,看学生短距离快速启动、转身跑的能力;测800米跑,看学生耐久跑的能力;测俯卧撑,看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腰背能力;测纵跳摸高,看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测5米三向折回跑,看学生协调和急停急起的反应能力等。在学年结束时,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逐项对照检测,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3.分析总结阶段

三年初中结束后,我将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体育基本情况反馈给他们,并认真写出具体分析意见提供给学生参考,希望学生本人能够了解自己三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旨在使其毕业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切实提高素质。

总之,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体育课,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勇于改革,敢于摆脱原有模式,还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我想,只要教师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葛德利.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10(6).

[3]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