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媚俗”现象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语文教学“媚俗”现象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媚俗现象相当普遍,必须让语文教学高雅起来。让语文课堂多一点语文味道,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活气息,使语文课更接“地气”。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媚俗;高雅;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6-0036-02

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消极“媚俗”的现象,如语文课堂上随意挥洒,多媒体的使用喧宾夺主,严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等。这种课堂似乎很风光,教师也颇得学生喜欢,课堂气氛非常之好,不时引起学生阵阵哄笑,而这哄笑之中,却将语文课变成了轻浮的娱乐节目,颇有哗众取宠之嫌。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以世俗的好恶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即为“媚俗”。

一、中学语文教学媚俗的表现与原因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呈现出久违的热闹与生机。但是一些教师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片面追求充满“活力”的课堂。比如,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都是鼓励;课堂活动只图热闹,忽略知识生成的规律;仿照明星脱口秀的模式教学已经成为潮流。令人忧心的是,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低俗化的倾向呈现蔓延的态势。在这种课堂熏染之下,学生回答问题也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却散发出浓浓的世俗味,丧失了语文味,语文课被低俗化,变成了拙劣的技术展示而不是高雅的艺术熏陶。这样媚俗的课堂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已经严重抠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现在的学生受到日益丰富的多元文化濡染,加之学生对这些潮流缺乏辨别力,容易成为盲目的受众,阅读兴趣日益感性化、浅层化,疏远文学名著,冷落科技文章,亲近漫画、娱乐杂志,将时间、金钱更多地花费在娱乐和消遣上,必然导致阅读时间、质量严重下降,审美趣味降低。

其次,部分教师迎合低级口味而违背学科的宗旨。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或者漠视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组织以消闲为主,教学评价盲目而机械,不能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

第三,浮躁的社会心理,肤浅的学风,街头充斥的低俗读物助长了不思进取的不良风气,出现了许多“快餐文化”和垃圾文化,相当多的人对高雅的书籍看不懂或不愿意看。

媚俗的课堂教学之风如果不加以纠正,必然造成恶劣的影响,在这种负面导向之下,社会心理日益低俗化,而受教育者必将丧失责任感进而丧失高尚的人格。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最多也只是玩世不恭的人。对这种媚俗的倾向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克服媚俗,还语文高雅课堂的对策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营造高雅而生动有趣的课堂呢?

首先,制定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学会甄别,正确处理好课本负载的高雅信息,履行价值引导、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教学组织中,课堂气氛不活跃时,适时打个灯谜、抖个包袱、讲个笑话也未尝不可;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化,可以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但这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可以放弃崇高目标而采用“世俗”的方法。语文课不是供观赏的盆景,课堂的华而不实不能带来学生心灵的共鸣,形式化、表演化的教学也无法体现语文教学的真正魅力。语文课堂不能以“人气”为目标,不能以所谓的“雅俗共赏”为标杆。语文学科毕竟肩负培养学生着人文与科学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导追求的任务,肩负着引领学生健全人格、走向崇高的光荣使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追求真正高雅的语文素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其次,开展教学活动必须直面解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语文课堂要体现出语文的“味道”,摆脱媚俗的倾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进行与文本的交流,实现与作者、主人公的双重对话。入乎其内还要出乎其外,引导学生多品味语言和形象,探寻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和其中包含的生命要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过硬的鉴别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发展健全的人格。这些必须建立在教师认真解读作品的基础之上。比如在教学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时,词作把女主人公美丽的容貌、华贵的服饰、娇柔的体态描述得非常细腻生动。 如果我们只是粗浅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人公美丽慵懒、华贵娇柔的形象上或单纯地研读品味其孤独寂寞的心境,那么即使对词的解读再详尽,也难摆脱“词为艳科”的调调,境界也就低了。如果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关注富有暗示性的细节,就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词人无限伤心,溢于言表。再联系作者的身世,便不难理解作者借词作来抒怀的真正意图。文章立意有高下,语文课堂的引导也有高下,如果我们能将学生引导到课文本身的丰富内涵中,引导到高雅的文学殿堂中,语文课自然也就脱离了“媚俗”的低级趣味。

第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书即育人。课堂上不妨适当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能正确看待这些现象。语文课堂绝不可能成为不受外界干扰的“象牙塔”,更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面对外界的干扰,不能捂起耳朵、闭上眼睛。与其消极地对待,不如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这些干扰因素,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对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形成免疫。语文来自生活,当然无法与社会割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生活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助于语文课堂摆脱“媚俗”。

语文课堂的趣味是为了激活课堂思维,而媚俗则会异化语文课堂,使学生过早地步入世俗甚至歧途。这是对语文教学的背叛。故此,语文教师可谓责任重大。

文化是一场苦旅,但无论如何都必须传承与发扬下去。语文教学则是苦旅启行的基础,语文教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还原语文课堂教学的高雅本色,坚决抵制媚俗之风进入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