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宅”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然而在寒假这个原本走亲串门的时期,大学生也逐渐“宅”在家中而不愿意走出家门享受阳光和春节等节日的文化熏陶。为了探究大学生寒假“宅”在家中的原因,危害并提出合理建议,本小组主要针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进行调研,了解过度“宅”的危害,找到如何走出“宅”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宅现象;寒假;传统文化;宅原因;健康问题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3月13日《南方都市报》第一次在国内提出“御宅族”这一概念至今,其规模成几何级增长,并且这种现象正逐步年轻化,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御宅族”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在寒假这个原本走亲串门的时期,大学生也逐渐“宅”在家中,不愿外出。2011年,在新华网的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高达85.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寒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宅着。有的同学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还有的担忧学校人际关系,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学生易得开学恐惧症。

除此之外,寒假里有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等,是我们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如果天天宅在家中,那么大学生们将会离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二)研究的意义

寒暑假是大学生生活中两个最长的假期,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这两个假期几乎由自己全权支配。随着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加剧,能否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提升自己变得尤为重要。

在寒假中,春节,元宵节等会举行许多丰富多彩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如果只是宅在家中,很难体会到“年”味,也很难继续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调研小组主要针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进行调研,探究其宅在家中的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大学生合理地“宅”。这对广大大学生们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研究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大学生走出“宅”生活以及避免其患上开学恐惧症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调研过程

1、研究对象的确定

经过小组讨论,决定此次调研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主要原因如下:

(1)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受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也是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其带来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普遍出现在大学生之中。

(2)大学时期属于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因为“宅”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就更为严重,影响其社会竞争力等,所以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就更具调研意义。

2、研究手段及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我校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报刊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较具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3.分析总结法

对问卷、访谈资料进行书面总结,形成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寒假“宅”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2月,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问卷法获取数据,发放问卷为100份,有效问卷80份。

(二)调查结果

1、“宅”现象比较普遍

大学生通常是如何度过寒假的呢,我们发现,宅在家里的选项占到80%,与亲戚朋友聚会的占到87.5%,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生活以这两项内容为主。此外,我们还发现,白天平均待在家里的时间,35%的人超过9小时,另外70%的人认为自己是“宅”一族。以下是相关调查数据:

图一:您认为自己是宅一族吗?

可见大学生寒假“宅”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值得我们去探讨。

2.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差异

为了验证不同性别、城乡差异、是否独生之间的学生是否在“宅”行为上存在差异,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宅”的行为在就读年级,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明显,但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还是值得深究的。

(1)性别差异:通过对男女生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宅”。男生花时间最多的两项分别是与亲戚朋友聚会和旅游,而女生花费时间最多的两项分别是“宅”在家里和与亲朋聚会。

此外,只有30%的男生认为自己是“宅”一族,而83.3%的女生认为自己是“宅”一族。以下是相关数据:

因变量为是否认为自己是宅一族

(2)性格差异:性格对“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外向型的人大部分不认为自己宅,内向型的人都认为自己宅,而且内向偏外型的比外向偏内型的人认为自己宅的比例要高许多。

(3)是否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差异: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同学超过半数认为自己不是宅一族,而对寒假没有做过规划的同学几乎都认为自己是宅一族。相关数据见图三。

可见是否对寒假做过规划是影响宅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学生在假期之初就做好对整个假期的规划,珍惜宝贵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3.大学生“宅”的主要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宅在家里做得最多的是上网看电视,其次睡觉占到80%,做家务占到57.5%,比学习略高一些,可见大学生在假期的学习比重还是很低的。不出所料,占用时间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上网,睡觉和看电视了。可见网络是当今大学生“宅”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生活内容和质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寒假“宅”的原因。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搜集的资料,我们认为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是大学生“宅”现象繁衍的重要物质基础。首先,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次,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

(2)大学宽松的课程设置导致老师不会在寒假布置作业,这为大学生“宅”提供了便利。在中国的大学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较宽松,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3)性格原因。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际,感觉到与人交流是一件困难的事,长此以往,他们便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

(4)懒惰是大学生寒假“宅”的另一重要原因。调查发现,57.5%的大学生认为“宅”的原因是懒惰,觉得在家里比外出更舒服。

(5)没有对寒假进行规划。没有规划导致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觉得生活很无聊,所以往往他们会在寒假睡懒觉,浪费掉大把的宝贵时间。调查显示,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同学“宅”的比重比没做过规划的低了47.12%。

2.寒假“宅”对大学生的影响

(1)交际能力低,交际圈子狭窄。长久“宅”在家里,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降低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发展,加剧寒假结束返回学校的恐回校心理。调查发现,选择此项的比例高达77.5%。

(2)无法充实自己。寒假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关键阶段。如果长期处于“宅”状态,不与人交往,将时间耗费在网络中,那么就白白错失了发展自己的黄金时期。调查显示,选择此项的比重超过一半,为60%。

(3)影响心理健康,易得开学恐惧症。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只有处于社会之中才能正常成长,如果长期独处,对其心理必然有一定影响,使他们更加惧怕假期结束后必须返回学校的现实,容易患上开学恐惧症。

(4)影响身体健康。不规律饮食、熬夜、缺乏运动,会让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近些年的国家体质测试表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质逐年下降。

(5)影响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寒假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除此之外还有元宵节,这两个节日是我们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如果只是宅,会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寒假“宅”现象的对策

通过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宅”本身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能把“宅”完全等同于是一种消极的避世的方式。根据同学们的看法和建议以及结合搜集的资料,我们得出了以下对策:

(一)个人角度。合理规划自己的寒假生活,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使用电脑,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养成正确的观念,不做“宅”一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二)学校角度。学校要加强大学生闲暇时间的规划教育,教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社会实践等等。

(三)家庭角度。寒假是大学生宅居的高发期,也是父母与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一个契机,需要父母们好好把握,可以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既可以带领孩子走出“宅”,又可以增进感情。

(四)社会角度。社会要给大学生“御宅族”以正确、客观的评价和定位。一是不能将“宅”现象作为一种流行趋势加以渲染。二是不能对大学生“御宅族”进行一味的批判,专挑不良极端大肆评论。

四、调查总结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代之一,大学生应是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积极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分子,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发展自我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我们要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让“宅”对大学生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此次调查的一些分析和报告。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学校、社会,至少学生自己,能够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予以关注,并采取一些有效可行的措施对大学生“御宅族”给予帮助,引导“宅”一族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既能有选择的“宅”,“宅”的有思想,又能够随时出“宅”,随着寒假的结束很快融入学校,以便于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研究.

[2] 马川.“我很宅!”——浅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3] 群邑智库.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J].中国广告,2008(6).

[4] 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