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习题对比在数学思维能力训练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习题对比在数学思维能力训练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真正的难点不在于对具体知识的理解,而是知识脉络的梳理.习题作为思维启发和思维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数学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以习题对比为核心,谈一谈这一教学方法对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题对比;数学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大家都将多做题作为收获成绩的重要途径,太过于关注做题的“量”,而忽略了题目的“质”及其暗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题目的答案是什么,而不是“如何对题目进行分析”,大家开始通过记忆的方式“积攒”做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寻找思路的本源从而将方法进行整合.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大多依靠“回忆”所带来的“直觉”,一旦无法搜寻到类似的记忆或出现了记忆缺失,考试成绩就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笔者非常反对学生考试前几天学生熬夜看书、通宵复习,因为对数学考试的目的不是对记忆的考验,而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程度的体现.

在提高学生做题“质量”的实践中,笔者特别强调“习题对比”的重要性.习题对比与习题练习不同,它将习题以某些共性为筛选依据,通过“习题系”的方式进行呈现,强调学生对于习题间联系和区别的对比和分析,并从中有所领悟,对抽象的知识有更加具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习题对比”方法和实例的阐述,具体介绍“习题对比”在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知、进行知识整合、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中的作用,从而展示这一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习题对比对加深新知认知的作用

在新知讲解的过程中,习题对比就是通过“习题系”呈现新知与旧知的对比,进而达到对新知更加深入、全面、系统的认知的目的.在具体操作时,笔者通常在“逻辑指导”和“经验指导”两种思维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习题系的确定.所谓“逻辑指导”,是指将知识进行拆分,确定可能造成学生思维难度的观察角度,并与可用的知识进行对比出题;所谓“经验指导”,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学生学习的反馈,对“逻辑指导”下产生的方案进行重要程度的排列及进一步的修正和优化.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实例来进行阐述.

案例1:集合表示方法――描述法的习题选取 这一部分的“习题选取”是针对高一数学教学而言,不涉及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关于这一知识的习题选取.

在逻辑指导和经验指导的共同作用下,发现学生对于集合描述法的易错点在于对下属两个要素的理解:①要观察的元素;②所观察元素的共同特征.于是,采取对比的方式,将这一知识点和初中、高中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理解.经过这一过程后,笔者形成了这样的习题对比方案:通过对比{1,2,3,4}和{x|1≤x≤4,x∈Z},让学生体会描述法和列举法的优缺点;通过{x|1≤x≤4,x∈Z}和{x∈Z|1≤x≤4}、{x|1≤x≤4,x∈Z}和{k|1≤k≤4,k∈Z}、{x|1≤x≤4,x∈Z}和1x|1≤x≤4,x∈Z、A=x∈N61+x∈Z和B=61+x∈Z | x∈N的四组对比,让学生明白观察元素有很多种展现方法,不必拘泥;通过对比{x|1≤x≤4,x∈Z}和{(x,y)|x+y=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元素特征中数集和点集的区别.

由此可见,笔者所谓的“习题对比”,其实就是针对每一个训练目标而列举出“习题系”,通过对习题系内题目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灵活、全面的掌握.在具体的应用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新提出的问题等,对这些习题系进行不断的修正和丰满.

二、习题对比对知识整合的作用

高考与平时的模块考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所包含的知识的广度.在模块考试中,学生已经对可能用到的知识有了预期,在对题目的思考上,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但是在高考中,所考核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模块的范围,因此,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他们不知道对于面对的问题,到底有哪些知识可以用.于是,当他们遇到思维的障碍,他们无法判断到底是自己没有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好,还是有一个自己没想到、可能也想不到的新解法,从而只能选择放弃.针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习题对比彰显了无穷的魅力.在以知识整合为目的的习题对比中,笔者通常使用“同一问题筛选法”来进行“习题系”的确定.所谓“同一问题筛选法”,就是将同样的问题放在高中所有的知识领域里,看是否能够进行结合,从而筛选出对于同一问题有用的知识点,进而再根据已筛选的知识进行题目的选取和对比.接下来,笔者将以“和三角函数有关的求值域”为例,具体阐述如何通过习题对比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和思维构建.

案例2:和三角函数有关的求值域 在这一部分的阐述中,笔者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跟三角函数有关的公式、定义、图像等相关知识,已经掌握了函数y=Asin(ωx+φ)的值域的求法(高三总复习用)

这一问题,主要是在讲述函数y=Asin(ωx+φ)的值域的过程中出现的.考虑到在高中数学阶段,讲述了非常多的和求值域有关的知识,因此,笔者在讲述函数y=Asin(ωx+φ)的值域时,通过习题对比,加深学生对于和值域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根据“同一问题筛选法”,笔者形成了一下的习题对比思路:

导数法:求y=cos3x+cos2x-1和y=sinx+x的值域

二次函数法:求y=cos2x+sinx-1的值域

三角函数法:求y=3sinxcosx+cos2x-1的值域

对号函数法(包括不等式法):求y=sinx+1sinx的值域

数形结合法:求y=sinx-1cosx+1的值域

通过上述对比学生会发现,虽然都有三角函数的元素,但是我们要透过题目的现象看透本质,在深入理解各类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之上,切中题目要害,从而循序找出正确的思路.

三、习题对比对数学解题技巧的作用

之所以提出“数学解题技巧”这一概念,是由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题目的答案是“非常规”的.学生对于这一类“非常规”的做法非常的看重,认为这是取得关键分数的法宝,从而将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其实,这些“非常规”的做法都是基于一些数学思想自然而然的想到的,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和处理技巧,在对题目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这些方法就会呼之欲出.

因此,在对“非常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时,笔者更加看重习题的对比,希望通过常规解法和非常规解法的比较,让学生领会一些数学技巧和方法,从而学会技巧性解题.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案例入手,通过习题对比谈一谈“留谁”这一话题进背后的“先易后难”这一解题技巧.

案例3:解析几何――留“x”还是“y”

先来看两道习题:

习题1:设F1,F2分别为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过F2(2,0)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60°,若|AB|=154,求椭圆C的方程

习题2:设F1,F2分别为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过F2(2,0)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60°,如果AF2=2F2B,求椭圆C的方程.

习题1是我们最常见的类型题,其处理方式是将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连立,通过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而习题二,我们通过得到AF2=2F2Bx1+2x2=4和-y1=2y2,考虑到计算的便捷性,最终采取的是椭圆方程和直线连立,消去x,得到一个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继续求解.大多数有关解析几何的习题,都是保留x作为运算的主体,而习题2却选择保留y作为运算的主体,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恰恰就在于为何进行运算主体的“转换”.

笔者在讲解时,通常会引入一个解题技巧:“先易后难”,即“谁简单,就先对谁进行运算”.以“习题系”为例,在习题1中,我们在发现,如果保留y作为运算主体,并没有降低运算难度,所以按照习惯,我们保留x作为运算主体.在习题2中,我们发现,式子-y1=2y2较为简单(只有比例关系),出于“先易后难”的思想,我们从简单的元素开始尝试,如果尝试失败,再重新将思路回归到常规的方法中.

由此可见,“先易后难”这种处理技巧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个思维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完成思路的选择,由此,很多新解法也就从解法的“创新”转变成了一种思维的灵活运用,达到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构建和数学思维训练的目的.在高中数学阶段,这一思想在解决其他有关“留谁”的问题上,同样适用.

案例4:数列――留“an”还是“Sn”

同样的,先来看习题3和习题4:

习题3:已知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nan(n>1),a1=1,求an的通项公式.

习题4:已知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a1=1,且n>1时,2S2n=2anSn-an,求an的通项公式.

这两道题看似基本相同,但是在式子的处理上却完全到不同,前者应用Sn-Sn-1=an保留an,用着应用an=Sn-Sn-1保留Sn.对于这一差异的解释,同样可以运用“先易后难”的思想.对于Sn=nan来说,Sn是单独存在的,并没有涉及其他运算,因此我们采取保留an的方案,先对Sn进行运算.而对于2S2n=2anSn-an来说,虽然两者都涉及了一些运算,但是比较来看,Sn涉及了平方、乘积多种运算,相对复杂,因此我们采取保留Sn的方案,先对an进行运算.

案例5:微积分――“∫A dx”还是“∫A dy”

阐述之初,我们先来通过对比的方式看看习题5、习题6:求曲线xy=1及直线y=x,y=2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习题5);求曲线y=2x-x2和y=2x2-4x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习题6).在解答时,很多辅导资料给出的答案为:习题5以y为积分变量,S=∫21(y-1y)dy=32-ln2;习题6以x为积分变量,S=∫20[(2x-x2)-(2x2-4x)] dx=4.疑问显而易见,同样是用微积分求面积,为什么有的是以x为积分变量,有的是以y为积分变量呢?为了解决这一疑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会用“以x为积分变量”的方法来探索解决所有的题目,并告诉学生:

1.“以x为积分变量”可作为思考此类问题的常用思路.

2.对于习题5来说,如果用“以x为积分变量”的方法来解,需要将x的范围进行分段,将整体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即:S=∫112(2-1x)dx-∫21(2-x)dx.如果尝试以y为积分变量,就可以不用将图形进行拆分.比较来看,“以y为积分变量”在某种意义上更为简单,选用这种方法正是“先易后难”的思想的体现.

3.在高中阶段,由于我们接触到的微积分难度有限,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不同积分变量的选取所带来的便捷性,但同学们要理解这两种思维的含义,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阐述不难发现,习题对比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笔者提倡,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习题对比的重要性作用,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整合和构建,达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