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丽转身的鲁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丽转身的鲁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煤炭、铁矿为资源的鲁尔区曾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上世纪60年代,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能源危机,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暴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同时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雾霾天气严重时伸手不见五指,天降灰雨,长期生活在污染地区的居民出现大量呼吸道、白血病、癌症等疾病。此时,联邦德国政府和地方政府才将鲁尔区产业结构转型提上日程。

鲁尔在行动

由于鲁尔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而是由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总计54个镇组成。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州政府设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及实行地区会议制度,市政府成立劳动局和经济促进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形成中央、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从而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低效”的弊端;同时,三级政府分别制定振兴规划,以规划的广泛认同性来保障行动的协调一致性。

经过长时间的统筹和规划,1968年联邦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即“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现在我们所讲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与此同时,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联合加大交通市政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软件基础设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1979年,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联手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将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新兴产业吸引到鲁尔落户,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迅速落地生根。虽然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在生物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但目前德国已拥有约33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其中1/3落户在鲁尔。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当然鲁尔人并没有忘记煤炭企业发展,煤炭企业通过整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公司经过技术改造。原来只是搞单一经营,如今不仅承担全国的烟煤生产,而且提供国家采矿和面向世界的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

变废为宝

针对鲁尔区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严重逆工业化,德国人并没有采取彻底清除毁灭、再新建的开发模式,工厂外迁和倒闭腾出来地方,被变废为宝。原来的工厂有的变身为煤矿博物馆、展览馆、舞蹈室、小戏院,有的成为办公楼、礼品店、餐馆和咖啡馆、学校、工业设计园以及国际建筑等。为此,鲁尔区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并称为“工业文化之路”。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埃森煤矿的改造,这个成立于1847年、一度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煤矿,于1986年不得不关门停业,但是,煤矿倒闭后,政府并没有拆除占地广阔的厂房和煤矿设备,而是买下全部的工矿设备,使煤矿工业区的结构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2001年,埃森煤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工业文化之路”如同一部反映煤矿、炼焦工业发展的“教科书”,旅游业的开发改善了鲁尔区的功能和形象,也成为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标准。

同时,在鲁尔区转型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和污水的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特别是针对工业产业撤退后土地污染严重、清理耗资巨大、私企无利可图的问题,州政府设立土地基金,购地后进行修复,土地经过消毒等处理后再出让给新企业,成为新的工业用地、绿地或者居民区。目前,州拥有1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环保业成为了当地新的支柱产业。

今天看来,鲁尔区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结果是成功的,但过程也是痛苦的。经过长期的探索,才最终找到使鲁尔区走出困境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