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如何上好四则混合运算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如何上好四则混合运算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关键词】四则运算;数学;规律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教师的导,学生的学,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职知识。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1 从规律出发,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

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旧拓新。课的开始,我经常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并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而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出示尝试题后,说:“谁能不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做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做的过程中提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理解四则运算,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四则运算教学中,应主要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理解运算定律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结果。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运算定律、性质,简便运算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在题目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时才简算,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即使算式有简算条件,也不会自觉地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此,教材在每次教学简便运算前都有计划地安排运算定律、性质的教学。一种是把运算性质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通过解答习题,了解运算性质。如练习题中填写下表,说一说:什么数没变?什么数变化了?怎么变化的?加数280 280 280 280 280 280 ,加数10 40 70 100 130 160和被减数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减数10 40 70 100 130 160 190,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也增加几;被减数不变 ,减数增加几,差反而减少几。对和、差变化规律直观的、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一个数加上(减去)另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创造了条件。另外是把运算定律、性质安排在应用题复习中,让学生在重温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感知运算定律、性质。如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这道题的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所以90÷2÷3=90÷(3×2),这个等式表示:“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结果不变。”教材对这条除法性质的直观描述,成为教学390÷5÷6、420÷35的简便算法的基础。还有一种是为运算定律的教学安排例题,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对运算定律的理性认识。简便运算是在特殊条件下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快速计算。运算定律、性质本身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如只要是三个数连乘都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只要是连减,都可以先把各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各个减数的和。但在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简便计算时,需要根据算式所具备的特殊条件灵活运用。思维的灵活性是简便运算的灵魂。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教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第二,要使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步发展,能正向也能逆向应用运算定律。如39×25×4=39 ×100=3900是正向应用乘法结合律,25×24=25×4×6=600是逆向应用乘法结合律; 9×37+9×63=9×100=900是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在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正向、逆向表述运算定律、性质。如表述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各个减数的和”,“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各个加数。”第三,要使学生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步发展。有些简算虽然方法相同,但可以用不同的原理来解释,如637+102=637+100+2=737+2=739,可以看作是应用和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看作应用加法结合律。在教学中不宜把简算方法教得过死,也不要把一道题可能用的简算方法教得很全,要鼓励学生动脑筋,自己寻找简算方法。

3 分清运算顺序

在混合运算初步教学阶段,教学由百以内加减法组成的两步式题、由表内乘除法组成的两步式题、很简单的乘加(减)与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这一环节中,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 口算为主;二是,解题时只要求写出两步式题的结果;三是,辅助相关知识的教学,如乘加(减)两步式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各种运算顺序的教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四句话概括表述了常用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 ,都要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材中暂时把“先乘除、后加减”分成两句话表述,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第二个特点是,解题时要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以表明运算顺序。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三步计算的式题。它也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易到难,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如16×4+6×3,74+100÷5×3;二是,式题中有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总之,上好一堂四则混合运算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探讨知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奇,乐趣教学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