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材体系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材体系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一项重要的墓本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具有职教特色的教材,巳成为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高职教材建设和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改革;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估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仍然满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客观上要求必须重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

1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迅猛发展之势。各出版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组织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特色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高职教育的特色应当是: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但是,由于人们对高职的内涵、特征缺乏深刻、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所以,即使在凸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对内容的排序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把本来已经明确选取的知识内容重新装进“学科体系”的架构之中而被“强制性”地序化。结果,恰当的内容不恰当地序化之后,课程又重新成为被简化了的、被压缩了的学科课程的翻版。长期以来,高职教材大多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致使高职教材缺乏特色,不能自成体系。

1.2内容陈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被催生出来了,已有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无疑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大力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都在努力促进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社会一线岗位要求的动态适应。但是,受师资来源、办学体制、实践条件、合作单位等的制约,教材编写水平很难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贴近社会生产实

践、可圈可点的教材更是屈指可数。致使反映新技术的新案例无法及时地反映到教材中来,与高职的就业导向要求不相适应。

1.3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模式正向现代化教育大步迈进,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及学生掌握高新技术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引人了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等。但是,传统具有一种巨大

的惯性,新编高职教材大多仍保持了纸质教材的单一性,这显然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的要求不相适应。

另外,纸质教材的内容大多以知识体系为主,不能够对占总教学时数50%以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这也与高职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

高职教材建设出现的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加上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对高职的投资和重视相对不足,造成至今也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职教材体系的局面。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可使这种状况得到有效的改观。

二、离职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调人的普通高校或中职学校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从课堂到课堂”的传统模式~。可见,高职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

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二)高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新编高职教材,需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才能定稿。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校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使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

(三)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休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日前,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掌握着高职教材的出版计划。使一些优秀自编教材不能及时付诸出版。高职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或精品教材。

三、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生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必须加强高职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组织一支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比较匾乏,所以应聘请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行业部门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行业技术人员最了解相关岗位的实际,参加编写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这样编写出的高职教材能够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各类知识的结构比例,从而保证教材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高职教材建设观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及区域性的特点。故此,高职教材的建设规划及编写应尽量体现其适用性。

(1)为教材准确定位。一是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三是教材编写应根据地区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

(2)培养形成高职教材建设观。一是要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社会,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求教材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三是教材内容必须是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

(3)体现教材的灵活、多样性。一是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出版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还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提倡“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二是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及时补充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适应教学发展,实施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学场所己经从课堂教学向实验室、科技馆、社区、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和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在品种基本齐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的基础上,应向实施精品战略探索、迈进。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

总之,高职教材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充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n,顺应社会要求和时代潮流,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和平.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的特色[J]高教研究,2005,(4):101-102

[2]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4):22-46

[3]周建松,郭福春.关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46-56

[4]郭振升,曹宗波.加强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6卷(总第31期)

[5]曾令琴,毕宪珍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探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份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