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信息化管理改革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信息化管理改革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培养管理信息化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现对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近几年的试验运营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对培养环节中仍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信息化管理;课程库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05-02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迎来春天、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需求。[1]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教学水平、办学理念、科研实力,不断推进、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持续优化在校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安排,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规划,制订培养计划,努力提高本校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向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前行。

一、当前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学校研究生管理已有几年的系统试验、运营,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和信息化,但在培养环节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1.课程库多而杂。目前,学院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课程库多而杂,除了正常开出的课程外,还有一部分是存档课程,导致学生在做培养计划时,耗费大量时间,甚至把存档课程做进培养计划。即使在课程库可开出的课程中,也存在同一阶段有相同的课程名称。

2.课程开出时间混乱。学院课程库中的课程开出学期分为:秋季、春季、春秋季。本来,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有规范性,按照公共课开出时间,合理安排学位课、选修课的开出学期。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某些专业秋季、春季课程皆开出不均的状况。甚至某些教师,因为个人科研的原因,随意调整自己主上课程的开出学期,甚至出现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的现象,导致学生选课被动,使教务员下达教学计划出现混乱现象。

3.学生公共课选课随心所欲。研究生院统一安排的课程有公共英语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从2014级开始,公共英语课形成一个课程组,学生在选课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随意性。但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因为系统不存在限制性,往往不会按照研究生院课程安排的规定时间进行选课。

二、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研究生的培养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基础,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是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2]。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现代化高等院校建设的基础建设,充分体现着研究生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贴合程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的高低。

调查显示,国外众多的世界一流高校,结合各国教育体制,针对本身培养特点,研制成功了适用自身教育体系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研究生管理系统[3]。反观国内高校,虽然有开发相关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开发一套成熟完整的信息化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或者说更多的是边应用边开发,没有整体交接计划,不能合力形成统一,最后造成系统繁复冗余,各部门单独运作,对相互配合造成困扰[3,4]。

当前,华南农业大学已经基本完成研究生管理系统基础建设,各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举措也在稳步推进。系统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受到各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过去,很难完成的数据统计工作及规范化管理工作等,现在都能很容易地完成。实践表明,应用该系统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和加强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

具体作用为:

1.促进、加强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3.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4.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面管理。

三、加强信息管理中课程库建设的紧迫性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对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展开调研,结合当前教学情况与教学管理调研实践,以相关运用实践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的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参阅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访谈各学院相关人员、任课教师,征求他们对课程开出学期的意见和建议。观察培养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分析适用条件、优劣势[5],整理相关数据或访谈,找出合理有效的方式或方法,提出可行的课程库整理途径,形成各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开课的规范性。剖析探讨课程设计与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可行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有章可循的排课管理模式,探索信息化管理在培养环节的落实与推进。

四、目前研究生课程库的状况

通过对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导出的全校研究生课程进行归类整理,了解学校研究生课程库目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对本校18个学院的教务员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问题存在于以下方面。

1.课程库庞大。目前,研究生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1484门,其中必修环节220门,各专业开出的文献综述57门。

2.课程开出学期分布不均。系统设置秋季学期开出课程561门,春季学期开出课程364门,春秋季开出课程559门(含220门必修环节课程)。

3.相同课程名称多而无规范性。系统中,相同名称的课程普遍存在,针对不同层次使用相同课程名称。从系统导出课程看,其中76门课程有两个相同课程名称,22门课程有三个同名的课程名称,16门课程有4个相同的课程名称,6门课程有5个相同的课程名称……其中,各类专业英语16门,自然辩证法一门课程就有11门相同课程而存在不同的课程代码。

4.课程类别多且混乱。目前,系统中的课程库将所有课程划分为:必修环节、补修本科课程、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实验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些课程类别,别说任课教师、选课学生,甚至教务管理员也难于分辨。

5.课程库代码难以识别。2012年,研究生院曾对课程库进行了一次代码重新编辑,规定课程代码为七位――“两位代表学院+两位代表学生类别+三位代表课程编号”,但系统中仍有47门并不按要求编码的课程,甚至有“py”、“vm”、“zb”开头的课程编码。

6.大纲修订、课程英文名称有待完善。系统中仍有419门课程未做大纲修订(不含必修环节),626门课程(含220门必修环节课程)未有英文名称。

7.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率高。从近三年开课情况来看,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可开出课程496门(含必修环节49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82门;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可开出课程498门(含必修环节38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91门;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可开出课程590门(含必修环节36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44门;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可开出课程413门(含必修环节22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30门;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可开出课程498门(含必修环节32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33门;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可开出课程642门(含必修环节13门),因选课人数不足停开65门。

五、完善课程库系统管理的对策

前文对研究生培养管理环节信息化的重要性做了强调,指出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整理反馈得到的师生意见,进一步归纳为如下几点意见。

1.缩减课程库数量。在系统中,凡未修订大纲的课程,一律做存档处理。为了有效缩减课程库数量,可将课程性质一样的而存在学分学时不一致的课程进行合并。对全校各专业开出的57门的文献综述,可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合并为36学时2学分的一门课程,因图书馆资源丰富,也有师资,可委托图书馆开出。必修环节,可以作为全校性必选课程,各类别研究生必修环节由研究生院统一代码、统一归类。对两年(含两年)以上不能开出的课程,一律做存档处理,不再开出。

2.统一课程库类别。建议将课程库课程类别中的公共英语、政治课划为公共必修课,各专业必修课划为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划为专业选修课,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划为必修环节。

3.规范课程名称与编码。从课程库中发现,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课程还是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都有相同课程名称的现象,如《土壤学研究进展》,容易引起学生选课混乱。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毕竟博士生与在职专业硕士所涉及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一致。

4.按比例划出开课学期。目前,系统设置秋季学期开出课程561门,春季学期开出课程364门,春秋季开出课程559门(含220门必修环节课程)。建议研究生院做出开出比例: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做5∶5或6∶4开出,对于339门设为春秋季开出的课程,依据各专业情况划归到秋季学期或春季学期,确因选课人数较多的专业选修课,经主讲教师申请、教学院长及研究生院审批的课程才可做春秋季开出,以保证各类型学生在研一阶段修完所有课程。

六、对当前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信息化管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日益重视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对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的理想模式。当今,社会无论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各项管理都开始实行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是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环节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白玫.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田学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林振调.基于PDCA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舒远良.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3.

[5]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