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蝴蝶梦》的女主人公吕蓓卡是饱受争议的经典形象。本文试从女性主义出发,分析她反抗男权制度的压迫和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虽逃脱不掉父权制度的迫害,她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 反抗 吕蓓卡

引言

《蝴蝶梦》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这部历经七十多年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作品,以其曲折生动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征服了世界读者。外表美丽、内心坚强又富有反抗精神的主人公吕蓓卡俨然成为了众多读者心目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小说以麦可西姆的第二任妻子“我”为叙述人,讲述了曼陀丽庄园的前任女主人吕蓓卡的故事。这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女性都是父权制的受害者,而笔者侧重对吕蓓卡进行分析,以期探析在男权主义沉重压抑下的奋力反抗的女性形象。

一、吕蓓卡――挑战男权的“魔鬼”

吕蓓卡在故事一开始就已经逝去,“我”不仅提供了叙述视角,也成为被读者用来与吕蓓卡相比较的女性。“我”是传统的女性,美丽善良温顺,是麦可西姆眼中的“天使”。波伏娃曾说“……女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主生存与客观自我---‘做他者’(being-the-other)的冲动。人们教导她说,为了讨人喜欢,她必须尽力去讨好,必须把自己变成客体;所以,她应当放弃自主的权利。她被当成活着的布娃娃看待,得不到自由。”[3]324身为人妻的“我”视丈夫为生命为一切,甘愿受到丈夫肉体和精神上的控制。

相反,吕蓓卡处处挑战着男权的压制。还是姑娘的她就能驾驶由四匹马拉的车,驯服父亲的烈马,表现出了比男孩子更加坚毅的勇敢和倔强。父亲对她的刁蛮任性也束手无策且任由她摆布。即便深知她的婚姻没有爱情,面对高高在上的丈夫她也毫无畏惧地拒绝做他的附属,尽力维护自我的完整。她机智地让爱慕虚荣的丈夫接受了“婚姻协议”,将曼陀丽庄园打造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胜地”,成为庄园“至上的女主人”,[1]305“她自有一套讨人喜欢的本事,男人、女人、小孩、还有小狗,都会被她迷住。”[1]P210她的精明能干、特立独行让麦可西姆刮目相看,也让他感到几分威胁,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第二任妻子“我”。

以波伏娃的《第二性:女人》为代表性的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强调性解放,吕蓓卡不依附男人的思想正是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她享受着对抗男性的,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地嘲笑趋之若鹜的男人,甚至将她在伦敦结识的男人带回庄园。她被视为“轻浮的女人”,但她只是用自己的资本去吸引男人,这和男人用权势富贵去吸引并控制女人并无差别。她的不忠是对麦可西姆沉重的打击,她要生一个不是麦可西姆的孩子的想法更是动摇了麦可西姆至上的父权和夫权。她的行为颠覆了男权社会的根本,体现出作为新女性对包括性解放在内的自由的强烈渴望。

二、吕蓓卡――娇艳欲滴的石楠花

吕蓓卡在麦可西姆眼中是十足的“魔鬼”,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吕蓓卡是如此的聪明可爱,美丽可爱,乐观向上又极具天赋。”[1]p139。她要强、自信、有教养,确定了新女性的标准,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人。仆人们对前任女主人无上崇拜,对新人女主人轻视冷漠;麦可西姆的家人也不喜欢“我”,对吕蓓卡念念不忘;就连庄园里的石楠花都在预示着已故的吕蓓卡无处不在的魅力。

第三次妇女运动浪潮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者结合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研究文学与自然、女性之间的关系。而作品中对自然的细致描述也是我们了解吕蓓卡形象的一个特殊视角,仅对石楠花的描写就有三十多处。曼陀丽庄园各处由吕蓓卡亲手布置的石楠花时时提醒着吕蓓卡影响的延续,花的娇艳美丽象征着吕蓓卡的娇美容颜,郁郁葱葱的长势象征着吕蓓卡巨大的影响力。书中写到,“……但我发现庭院也和林子一样,服从了丛林法则。石楠竟高达一百五十码,它们与羊齿绞曲缠绕在一起,还和一大簇无名的灌木胡乱。”[2]p2.这些描绘是对吕蓓卡的私生活的暗示,她可以有很多情人,但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也可以像麦可西姆那样高傲。通往吕蓓卡死亡的海湾必经的幸福谷,处处盛开着石楠花,这里的石楠花没有旁处的那样张扬,却是秀美婀娜,令人难舍。然而如同石楠花最终会凋零,吕蓓卡骄傲的一生注定以死亡结局。麦可西姆谋杀吕蓓卡并不是因为她的不忠,而是因为她的女性主义已经威胁到了父权制度绝对的权威。

宽广的大海一直象征着男性的力量,航海也彰显了男性的勇敢。而吕蓓卡对航海的热衷是敢于应对大海的变幻莫测和男子霸权的体现,也通过大海表达出她对自由有力的呼唤,最终吕蓓卡沉入大海,大海成为她最终的归宿。“我们头顶上的夜空漆黑一片,可是贴近地平线那儿的天幕却全然不是这样。那儿一片猩红,就像鲜血在四下飞溅。火炭灰随着咸涩的海风朝我们这儿飘来。”[2]P325火的猩红如同石楠花的颜色,象征着吕蓓卡的最终的胜利,借助大海的力量成功地复仇了,而父权制的象征曼陀丽庄园则化为了灰烬。

三、结语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吕蓓卡并不是一个轻浮的可恨的“魔鬼”,她有教养、善良热情、独立坚韧,不仅极具新女性的意识,而且从一而终地践行她对独立、自由、平等的愿望。她是父权制度的受害者,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懦弱,不卑不亢,精明强悍,嘲弄和抨击男权文化。她曾是美好的代表,她的光彩无处不在,这也正是《蝴蝶梦》的颠覆性,吕蓓卡的形象表明了女性面对男性价值观时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DaphneduMaurier.Rebecca[M]广东:广州出版社,2006.

[2]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林智玲,程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P324

[4]申玲.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女性形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26卷第2期

[5]许绮.被剥夺话语权的吕蓓卡――《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6]陈竹.《蝴蝶梦》中吕蓓卡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