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生活:幼儿园数学课程生活化的有效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源泉,在幼儿园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探究数、形、量、空间等现象,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通过分发材料、统计数量、制订计划等方式,使数学课程内容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相融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是一种高度结构化,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涉及对这些关系理解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是以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一、数学课程内容选择,以“生活素材”为载体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与数有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创设环境,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习兴趣。
(1)寻找生活中的数。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以唤起对数的理解和体验。如班级号、学号、班级人数;父母的手机号、家庭人数、家庭住宅号、楼层号等;食品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等;公共汽车上的几路车标志、红绿灯上的数字、各种汽车的车牌号码等。
(2)探索生活中的形。物体是有形状的,或规则或不规则。幼儿都喜欢玩积木,在各种材质的积木中,总离不开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这是小班孩子在拼搭中理解的形。到了中大班,对同样的积木,他们会称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他们在大小、空间位置中,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如在“盒子总动员”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每次在建构区活动时,会利用各种纸盒、铁盒、塑料盒,建造幼儿园、动物园、游乐园等,在游戏时从最初的叠高到后来的美丽建筑群,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对盒子形的理解相融合的结果。
(3)把握生活中的量。所谓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机会通过感知来了解和比较物体的各种特征。如通过积木来学习长度、重量和面积的知识,通过玩沙、玩水来学习容量的知识,通过物体的排列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捕捉生活内容,在生活中渗透数学内容,真正地融数学于生活之中。
二、 数学课程操作探究,以“生活经验”为核心
(1) 统计来园人数。点名是幼儿园常规工作的一个部分,在点名的过程中,不同的点名方法是在生活中习得数学知识的良好手段。如小班的时候点名可以采取老师点名的方式,在孩子相互熟悉的过程中,知道由一个一个孩子组合成一个班级,从而对集合有初步感知。中班在点名时可以采取小组点名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观察多出几张椅子就是缺几个孩子的方式,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与探究。大班通过每组说出自己一组缺了几个孩子,然后统计出缺勤几个人。也可以通过每组来了几个孩子,统计出全班来了多少孩子。
(2) 记录天气情况。一年四季的天气都在变化,让孩子学会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力水平,可以进行一周统计或者一月统计,数一数一周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雨天,或者下雪。这不仅仅是分类、计数,还是“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与运用数学概念。
(3)制订活动计划。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日生活中有集体活动、户外活动、自主的区域活动等,在每周的活动安排中,可以让大班孩子学习自己制订活动计划。在区域活动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可以制订一张周计划表,每周五计划好下周的区域活动内容。这样在区域活动有人流量限制的情况下,既培养了孩子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也是在区域活动时保持有序有活力的方式,更是幼儿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的很好方式。
三、 数学课程活用内化,以“生活空间”为路径
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
一个过程。数学的学习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操作,能帮助孩子看到数学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1)分组发放材料。孩子的数学学习是在一日生活的具体操作中习得的。在小班,一个孩子坐一张椅子,拿一个杯子,吃一份点心,就是“一一对应”经验的积累。中班时让组长按照人数分发画笔、操作材料等,都需要孩子将数数、对应等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实践。大班的操作可以更多样化,为小组取材料时可以分类、分批取,也可以取出总数平均分发。这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在生活中操作的具体运用。
(2)用数学定规则。游戏是孩子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对数、形、空间等概念的掌握,也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逐渐习得的。传统的“马兰花”游戏中,每次听到开出几瓣花,相同数量的孩子围成圈就是胜利,多了、少了都只能认输。又如用相同数量的牙膏盒子给小鸡搭建围栏,鸡舍有的空间大,有的空间小,就是对牙膏盒子本身长方体形状的运用,以及鸡舍空间的感知。
(3)自己设计名片。现代生活中名片已经成了社会交往时的身份象征,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拥有一张自己的名片是他们非常向往的事情。我在让孩子们设计名片的过程中,从简单的姓名、联系电话两方面着手设计,然后融入幼儿园地址、所在班级、家庭住址等,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孩子们在交换名片的过程中,发现了家庭门牌号码有相同、有类似,很多门牌中间都有一个0的现象。发现了手机号码都是11位数字,家庭电话都是8位数的“秘密”。有的孩子还给自己的名片设计了特有的形象,既有可爱,也有庄重。
杜威指出:“学科知识并不是一种要求儿童去吸收的外部知识,而是学习那些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是儿童目前生活经验的一个有机部分。”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天赋、能力、兴趣、需要和经验,是儿童目前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幼儿园的数学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融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幼儿后续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赵寄石,唐淑主编.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