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部干旱带造林技术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部干旱带造林技术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广大的中部地区,大面积的干旱带对造林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中部干旱带的特点与制约造林的因素,然后对树种的选择做了探讨,最后在造林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部;干旱带;造林;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部地区的干旱带使得这个地区在造林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条件。通过研究探讨中部干旱带的特点与其制约因素,能够更好地掌握到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指导我们深入研究造林的技术要点。

二、我国中部干旱带概述

宁夏中部干旱带涉及全区四个地级市的十多个县区,总面积3.03万平方米,占全区面积的59.6%。该地区除引、扬黄灌区外,80%的土地属于无灌溉条件的荒漠化地区,植被稀疏,大面积的沙荒地,风沙肆虐,生态十分脆弱。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极低,主要制约因子是干旱缺水。近年来,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压砂西瓜和压砂芝麻种植技术,在机械拉砂、地膜覆盖等现代条件设备下,推广较快。至2010年,我县已有近30万亩压砂地。有试验结果显示:压砂地造林可以较好地解决树木生长期根系缺水问题,减少雨水的流失和水分蒸发,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三、中部干旱带造林的制约因素

中部干旱带退耕还林工程树种单一,林分结构差,成活率、保存率低,生态环境建设效益不明显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干旱。旱灾是中部干旱带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从中部干旱带近八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看降水量不足370mm,相当于全年平均降雨量648mm的56.3%,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北差异较大,尤以北部严重。且旱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中部干旱带退耕还林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林业投入不足。中卫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林业的投入有限。目前林业建设费用主要依托国家投入的项目资金,而国家支持的资金有限,投入不足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3.病虫害防治。自2001年冬天以来,鼢鼠不断侵害“中部干旱带”地区,给这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来自中部干旱带林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仅海原县58.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中已有35万亩遭到鼢鼠危害,林木平均受损率达34%,严重危害区,幼林危害致死率达30%到50%。中部干旱带的人工林中,约60%以上的造林地带遭遇不同程度的鼢鼠危害。

4.认识和管护严重滞后。老百姓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只停留在粮款补助上,片面地认为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事,还没有真正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自觉结合起来。中部干旱带地域广阔,退耕还林地点多面广,加之管护经费短缺,管护人员少,管护工作比较困难。

四、干旱带造林的树种选择

宁夏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干旱少雨,植被稀少,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森林植被分布少而不均。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有效改善全区生态环境面貌,按照各区域类型立地条件的不同,宁夏退耕还林工程紧紧围绕南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中部干旱带沙漠化治理、中北部引黄灌区盐碱沙化治理。根据治理重点不同,树种选择也有所区别。

1.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

南部黄土丘陵区梁、峁、塬广布,沟壑较多、地形破碎,自然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因此,该区域以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为目标,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以“两杏”为主的生态经济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主要造林树种包括:山杏、山桃、沙棘、柠条、云杉等。

2.中部干旱风沙区主要树种

中部干旱风沙区风多沙大,土壤沙化严重,这一区域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要生态目标,营造防风固沙林等,主要造林树种有:柠条、枣树、枸杞、柽柳、沙柳、花棒、杨柴等。

3.中北部引黄灌区主要树种

贺兰山洪积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两部分组成,光热资源丰富,土地相对比较平坦,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大,受风沙侵袭和人为因素影响,土地沙化较突出。该区域生态建设以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林为主要目标,主要造林树种有:紫穗槐、柽柳、沙枣、新疆杨、杞柳等。

五、造林技术

1.雨水造林技术。雨水造林技术是一种土壤改进技术,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在植树过程中添加吸水凝胶使树木周围土壤能够有效储存天然雨水或表面径流,形成稳定的水源,使其在干旱的情况下为树木生长所利用,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和水条件。

2.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技术而展开的抗旱造林技术,其实质是用高分子材料将水易流动、易蒸发、易冻结、易融化的性质加以改变,将水固化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体系里,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缓慢释放水分,起到为植物提供稳定水源的目的。同时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生物降解的良好性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残留,是抗旱造林技术中较为适宜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种类。

3.容器苗造林技术

干旱地区土壤中水分含量不高,同时土壤在理化性质上也表现出贫瘠的特点,因此,在干旱地区造林长会因土壤干旱和贫瘠带来成活率不高、生长缓慢等问题,最终形成了生态恶劣土壤贫瘠生态更加恶劣的恶性循环之中。容器苗造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土壤贫瘠和水分含量不足的问题,春季干旱较为严重,造林所用的幼苗常会因春旱产生脱水而导致死亡。

六、浅析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点措施

1.尊重客观,科学制定造林规划

规划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依据林种定树种,选好树种定品种。制定造林规划,要认真考虑森林经营和林分稳定。20世纪80年代营造林中纯林多,混交林少,在森林经营培育上诱发了许多问题,如宁夏南部山区堡子台林场营造的青杨纯林易发锈病、黑斑病和虫害的危害,秋季比混交林早落叶20d以上,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病虫害防治。因此,营造混交林应成为今后造林改革的一个重点。要科学设计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类型,做到树种之间、条带之间合理配置。

2.尊重科学,保持苗木本身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利于与苗木成活。其主要表现是:早春天气增温快,而土壤解冻增温慢,这样就造成苗木发芽放叶快,蒸腾耗水量大,而根系生长缓慢,吸收水分少,加之春风大更增加苗木耗水量,导致苗木失去水分平衡而枯死。

3.转移重心,严把造林技术关。一要适时早栽。早栽苗木先生根,后展叶,成活率高。晚栽苗木又要生根又要展叶,由于深层土壤温度低,苗木根系还没有恢复吸收水分的能力,不能供给地上部分展叶用水,因苗木缺水而降低成活率。二要坐水造林。在植苗前向挖好大的坑内浇足水,待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栽植穴内存留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水时,植苗于坑中填土。

4.突破常规,大搞雨秋季造林。干旱带地区降雨量不足,水源跟不上,造林成活率就难以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受到气候因素的严重挑战。自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相继启动实施以来,该地区造林绿化面积逐年加大。但由于干旱,绝大部分乡(镇)难以组织完成大面积造林。

七、结束语

通过对于我国中部干旱带地区的特点与造林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能够得出多方面的造林技术要点,这些要点对于该地区的造林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在不同的造林技术指导下,能够得出多方面提高成活率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明亮,刘京鹏.浅析山区播种与植苗造林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3期:55-56.

[2]白玉峰,赵玉珍.干旱丘陵山区造林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第5期:102-103.

[3]苗普.浅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盐碱及干旱地区造林[J].防护林科技,2012,第1期:54-55.

[4]徐立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年,第11期: 45-46.

[5]孙颖,耿立君,万丽杰,孟凡丽.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3年,第11期: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