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教改是振兴就业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教改是振兴就业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业的就业效应将会

得到充分释放

记者:创业有倍增的就业效应,促进创业大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最近30多年来,我国已经历了3次创业浪潮,分别是1984年前后、1993年前后和2003年前后。在这3个年份,我国分别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与创业浪潮的形成有内在关系吗?

赖德胜: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前面几次三中全会高举改革的大旗,分别通过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些决定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发挥作用是创业活动得以活跃开展的前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着眼于改革的全面深化,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比如,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市场的作用从 “基础性”提升为“决定性”,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对过去政府干预市场模式的告别,市场能解决的全部让给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这意味着微观主体有更大的选择权和决策权,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允许非公资本进入,为创业活动提供了更理想的环境。

再比如, 《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等等。这些鼓励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权利的举措,将为创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还比如, 《决定》对健全促进创业体制机制做了专门论述,明确要求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因此,可以预见,第四次创业浪潮即将来临,这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还会极大地促进就业。有理由相信,创业的就业效应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创业将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利器。

教改将推动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记者:就业结构性问题在我国一直非常突出,三中全会的 《决定》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有突破吗?

赖德胜:就业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从而,劳动年龄人口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比例继续降低,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就业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就业结构的变化远不止于此。全面深化改革还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其他变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就业的人口将不断增加。 《决定》专门论述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求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此,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可以预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几年将会有跨越式发展。而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人脑加电脑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力,特别是对于受过较多教育的劳动者,文化创意产业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就业领域。因此,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会不断提高。

二是绿色就业将大有作为。《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会创造出大量工作岗位,这个可称之为绿色就业。根据有关专家估计,美丽中国建设特别是绿色低碳发展将会新增就业岗位1600万个。此外,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将提供大量创业机会。

就业质量将会得到切实提高

记者: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三中全会的 《决定》对于提高就业质量有什么指导意义?

赖德胜:就业质量将会得到更加切实的提高。 《决定》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就业质量这个词,但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诸多方面,都直接间接地会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首先,《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将会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包括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这些为民惠民的改革,将为就业质量的提高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其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它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劳动者不仅仅能挣工资,还能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利润的分享。显然,这将增加劳动者从企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入,也将增加劳动者在企业的话语权,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而这些都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内容。

再其次, 《决定》强调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要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这些涉及就业公平、就业能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劳动关系等问题的规定,对切实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方向性保障。同时,针对就业质量比较低的农民工群体,《决定》还明确要求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如果说过去30多年,就业工作更多地关注了就业数量,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就业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关注就业数量,另一方面,要将就业质量的提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改革也可能增加就业压力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为促进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改革是否也会增加就业压力呢?

赖德胜:改革的确也有可能增加就业压力。比如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短期看对就业无大影响,甚至还会有利于就业。因为为了照顾孩子,一些年轻人会退出劳动力市场,所以可能减轻就业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人口的增加是会增加就业压力的。《决定》所提及的下面几个方面的改革,肯定会在短期内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加。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转到创新驱动的道路上来,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会使那些粗放生产、过量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的企业关停并转,从而会增加需要再就业的人数。二是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虽然这一政策的正式实施有个过程,但一旦推广开来,则会减少新增工作岗位的数量,因为现在每年1000万个到1200万个的新增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替,有人退休、有人补进来。三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会使一些国有企业陆续释放出冗员,增加再就业压力。这些改革,与放缓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起,使我国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

《决定》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做了专门论述,这是非常符合就业工作逻辑的,因为这些群体要么人数多,要么就业难,要么兼而有之,这四类人群的就业解决好了,整个就业工作就基本解决好了。其中,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决定》着墨最多,这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既人数多,又就业难,而且,他们属于人力资本较高的人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决定》,政府将主要从岗位开发、岗位购买、自主创业、就业见习等方面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但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