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都成为了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现在对于学校开展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更多的是组建几个学习小组,只是一种群体的合作学习方式,未能真正调动教师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建构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能使学习共同体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为学校文化提供新的生长点。

一、健康和谐的人际文化是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教师,主要是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发生人际互动,当然还包括其他如学生家长等相关人群。所以教师在适应方面就必须不断探索、调整,以建立起有利于工作和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人际关系。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把握好两方面的关系。

1.领导与教师应共同管理、平等对话。在学习共同体中,园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角色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园长只是团队中的―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行政官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正在改变。园长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决策,形成―种新型的关系,在新的管理方式下,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例如我园的全体教师,不管是管理层面的园长,还是普通的一线教师,连合同制的代课老师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共同体中来。每一次研讨交流,园长耐心认真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而一线教师也敢说、多说,形成一种宽松有效的研讨氛围。

2.教师与教师应互帮互助、亲密友爱。“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它就像是一个家,在它下面,可以遮风避雨;它又好像是一个壁炉,在严寒的日子里,靠近它可以暖和我们的手。[1]”每一位教师不再是一位孤行者,而是一群向着共同目标前行的人。光靠自己的微弱力量难以成功,更难以大成,而愈能一起工作和学习,效率愈高。当教师们逐渐适应这样的学习氛围后,彼此之间便能发展出一种很特别的关系。比如在一些观摩活动后,我园的教师能用心灵去听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是表面上的敷衍,然后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大家发现这样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自己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了。

学习共同体是开放的,气氛是宽松的。在这样健康和谐的人际文化下,教师们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园长能够关心他人、平易近人,有人文的管理思想,教师积极向上,形成轻松愉快、主动好学的教学氛围,这样构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二、团结合作的学习文化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与“共同体”的交汇,它的构建是以学习为核心,教师共同体的学习不是发生在某个教师的个体头脑中,而是发生在一个“参与”框架中的过程。“参与”蕴含着一起、团结和合作的意味,因此构建学习文化应强调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1.资源共享原则。我们知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共同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的学习团体,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见资源共享是学习共同体促进成员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学习共同体里,每一个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也是一个从共同体学习中获益的人,更是对共同体的知识作出贡献的人。他人的智慧和工具等都成为团体成员可利用的资源,比如一点教学建议、一个教育观点,或是一组教学PPT、一套教具等,可见或不可见的,都是我园教师的共同财富,彼此共享,彼此支持。这样浓厚的科研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心理支持,使大家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观,催生了校园文化的科研力量。

2.对话协商原则。“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得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2]”平等的、富有建设性的对话能够促进有效的协商交流。对话的目的在于在对方的帮助下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了解新知识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在我们的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人既是倾听者,又是提问者。大家畅谈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但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我们感到真正的“学习”开始起航,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在“差异”中进行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合作学习。心与心的对话、手拉手的互助,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最终促进了教师的认知、动机和情感在合作学习中的整合和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是学习共同体的关键

学习共同体的管理制度不是文字规定的制度,而是实际运行中的制度。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使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文关怀。

1.参与式管理。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学校的领导班子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关注的中心不再是规则与控制,而是强调共同领导与民主管理。例如,幼儿园的发展计划、教师发展计划、课程设置、培训方案等,都源自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商讨,教师参与了决策,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样就把幼儿园的目标变成为所有人的目标。另外,领导班子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的引领作用也是重要的力量之一。领导不仅要先于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还要将其传播给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并引领他们的工作。任何学习活动、教研活动,园长都是核心人物,在这个共同体中要发挥研究的引领作用。

2.自主式管理。每个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发扬民主作风就是在创设环境,就是在服务。要清楚认识到让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它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校活力,培养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都会发挥巨大作用。为了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顺利且高效地运行,教师需要权利去努力践行他们的愿景。在我们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我们将这种自主管理思想引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将权力赋予了教师。如基于教师学科“特长”的学习共同体小组的管理,每学期我们要求做到“四个一”:共读一本专业书,交流一个教育话题,研讨一节课(课堂观察),参加一次专题讲座等。但具体研究的内容与时间等相关要素由各小组根据每学期的研究计划进行部署,并且由教科组长把好关,各组长召集组织。这样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平等、务实、团结的思想,使组内成员形成思考、评价的习惯,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另外,社团性的活动小组是定时定点组织活动,并由组员轮流记录与整理,通过自主管理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社团文化。

四、持续发展的评价文化是学习共同体的动力

教师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集体的智慧,也形成了对自我个体的认同感,与此同时,正是这种积极的参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体也在不断地成长和繁衍,良好的评价文化推动了它的发展。

1.评价团队化。“在一个‘文化生态圈’中,每个个体与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是一种‘共荣共生’‘一损俱损’的关系。[3]”因此实行团队化的评价是最切合实际的。在我们开展各类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园长和教研、教科主任们,根据自己学科特长具体负责1-2个“共同体”。在参与小组的活动中,随时了解各共同体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好的做法,了解教师们的需要,提供引领、支持和帮助。每个学期初,召开各学习共同体工作计划交流会;学期中,举行活动经验和成果展示;学期末,开展活动总结和评价表彰,主要从共同愿景、课堂教学、研究反思、阅读学习、教学成绩和团队文化等方面,通过材料、听课、展示等方式进行,根据结果对“先进成长共同体”进行表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团队的自豪,每个人的成绩都是团队的荣誉。

2.个性的飞扬。在强调学习共同体合作、互动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个性的表达。维果茨基认为,我们的心理发展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只是社会性要先于个体性。所以对个体与集体这二者不能简单化地划分开来。我们的学科教研活动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科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学习,还可以跨学科的学习,除了学校安排的固定活动外,还有学科的特色活动,在这些特色活动中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体现了团队的个性展示。例如,音乐组开展了“歌曲大联唱”“舞蹈达人”,阅读小组开展“我讲绘本故事”,美术小组开展“纸艺传情”等特色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大家都在探索着教学,寻找自己的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是一种生态环境,是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它像血脉一样构筑成人的灵魂,构筑着集体的灵魂[4]。构建好这一文化的基础、核心等各个要素,并使其相互作用、和谐共生,教师在这种充满尊重与平等的校园文化中,必将能热情迸发、积极参与、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英]齐格蒙特・鲍曼著,欧阳景根译.共同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4.

[2][英]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3]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0.

[4]郑崴.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构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闵梅珍,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幼儿园,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