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青藤原则对课堂提问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青藤原则对课堂提问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常青藤代表着美国的精英教育,在常青藤盟校里永远没有单向的灌输,只有充分的交流、讨论、辩难,他们推崇的是苏格拉底式的街头讲学模式。

【关键词】常青藤原则;平等;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49-0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本名为《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书,作者薛涌他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这本书就是他们教育女儿的心血、心得之作。

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即塑造一个全面的人。常青藤的原则”挑战了僵化的教育,使孩子的思想更开放。老师或家长对待孩子,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事物进行讨论,让孩子理解事物而不是刻板的学习知识,教育孩子要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让她理解他应该怎样做。

1 常青藤原则和特点

“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涵盖了像哈佛、耶鲁、等8所国际一流著名大学,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是世界精英的摇篮。常青藤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只是研究导向,更是成功导向。这种成功,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有权有势的世俗成功,更是人本身的成功。常青藤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品格健全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这便是一种长青藤素质,这种“长青藤素质”越早培养越好,幼儿阶段最为适宜。 常青藤模式强调教育的互动性,要求父母和老师尽量和孩子取齐,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让他们在互动、讨论的框架中,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美国,越是有教养的家长,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淡化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和孩子的对话性。有位中国人曾观察到:这些美国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经常蹲下来,把自己的脸降到和孩子的脸同一个高度。这种物理上的平等,导致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几年前,美国的社会学家Annette?Glareous经过大量观察研究后出版了一本书,叫《不平等的童年》。她发现,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有事总和孩子商量,大家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孩子也习惯于提问,争论。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和孩子讲话的语言则非常武断权威,常用的词汇是“去干这个”、“别干这个”、“不行”,“闭嘴”等等。这两种家庭的孩子,前者从小习惯了讨论问题,长大后遇到事情善于协商、谈判、说理、争论、甚至讨价还价。后者从小在和家长的关系中就没有回过嘴,长大后常常沉默寡言,万事等人家吩咐,没有自己的主意,甚至连提问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人,不适合与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打交道。这成为他们在教育和事业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2 常青藤教学模式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我们都希望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当我们形成一套关于孩子的成见后,教育就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是成了以家长或老师为中心。常青藤教学模式的主旨是父母、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给孩子传授知识,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只有正确的提问,才能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因此,父母和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式至关重要,必须是开放式提问。

父母和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逐步引发、诱导幼儿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体会和思考。开放式提问不仅启发幼儿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培养幼儿向现成的答案进行质疑并自己探索获得答案的能力。开放式提问包含多种可能性,每个问题都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每个活动都有由于幼儿自己需要而提出的问题,因此幼儿每一次提问都是一次新的质疑、新的思考、新的思维重组。如此以来孩子的激情、领导才能?、上进心、正直感(integrity)等等优良品质才能被彻底激发,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传统的封闭式提问也许只是一两个词,甚至点头或摇头都能成为问题的答案,一旦孩子遇到这种问题他们就真地是“无话可说”了。譬如说:

What color is this?(这是什么颜色?)Blue.(蓝色)

Is this your toy?(这是你的玩具吗?)Yes.(是)

这样的问题只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而不是一个有着独立的思维、有着不同个性的鲜活的人。

(1) 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认真思考、解决问题。在孩子表达想法的同时,实际上就已经“陷入”了大人们为之“精心设置”的“对话陷阱”。因此达到一种“滔滔不绝”的境界。 譬如说: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ow? (你觉得现在会发生什么事?)

(2)开放式问题是一种激发谈话的有效方式。鼓励幼儿探索新的可能性,并阐明自己的想法。这种问题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其创造性,并使得谈话内容更加丰富。譬如说:

What would happen if…? (如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What do you suppose…? (你是怎么想的?)

(3)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幼儿回忆发生过的事情,幼儿通过对其描述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家长和教师如果能表现出对幼儿所做的事情有浓厚兴趣,那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将非常容易进行。此时的幼儿很愿意说出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类开放式问题大致有:

When you said you erenow’t happy what did you mean ?(你说你不高兴是什么意思)

(4)开放式问题适用于幼儿的任何活动中。譬如说,当孩子正在搭建积木,家长和老师可以问问:

Did I wonder what you’re going to do with these blocks? (能告诉我你用这些积木搭些什么吗?)

这一类问题激发孩子先有所计划,然后进行讨论。是一种自然展开谈话的良好放式。即便是胆怯、少语的孩子,也会同家长和老师进行对话。在不自觉中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5)开放式问题有利于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Tell me, what is it you want to do here and What else might work? (告诉我,你把它放这干什么?或者说,还有其他可代替的东西?)

这样的问题不但能激发孩子讲出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更加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种问题蕴含着一个信息——孩子们自己负责某一工作,家长和教师对他们如何去表现

产生出了强烈的兴趣。这种问题可以鼓励幼儿贯彻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测试,发现是什么在起作用,最后同感兴趣的人们进行讨论。

(6)开放式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例如:

Adult: (Watching a child paint?ING) How did you get that orange color?(成人:你怎么弄的橙色?)

Child: Put red in yellow.(孩子:把红色掺进黄色。)

准确的用词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能让幼儿了解事物的实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其实东方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与弟子的精深对话,成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鸿篇巨著;苏格拉底被称为是人类的导师,甚至有人说自古至今的西方哲学家,都不过是为他的思想作注脚。以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一般比较有独立思想、创造性和分析能力,也比较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常青藤教育的优越性,也正体现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