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生共享互助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学习资源颇为丰富,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堂语文课所采用的一切资料来源都可以为我们师生共同所用。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语文学习资源,并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共同开发学习这些资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融入生活 寓教于乐
在低年级教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直观化、兴趣化,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习资源的获得融入现代家庭中。就目前而言,这批“00后”孩子的学生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他们有文化、有知识,同时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所以说,家长本身也是教学的宝贵资源。
我从课前预习准备入手,让家长帮忙,帮助孩子找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制作材料、帮助孩子共同完成一个小制作,甚至帮着打印材料,准备资料等等。在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时,我便和学生商量好,我带全家福并制作好教学课件,学生则带好全家福,并邀请了一两组家长亲临现场,让我们亲眼看到“全家福”。在课堂上,我出示了我的全家福照片,对照5个问题串联成一段话,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范例抛砖引玉。学生对老师一般都比较尊敬、崇拜,很少了解老师的生活。当学生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家庭情况时,感觉就像跟他们聊天介绍自己的家里人一样,课堂氛围比较宽松,师生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拿着照片争先恐后地交流。有个小朋友的父母有空都来了,轮到他时,他就眉开眼笑地拉着他们上台,很骄傲地说:“我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还有我。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妈妈不上班,就在家里接送我,给我做好吃的,还要监督我的学习。我很爱自己的家,因为爸爸、妈妈很爱我。”一边说着还一边抱住了妈妈的腰,一脸幸福的样子。
本堂课通过了课前师生准备全家福,孩子们已经在脑海里建立了对家的印象,然后先听老师说说老师的家,再让学生看了全家福说,另外,把家长也邀请到了现场,让家长也变成了有用的学习资源,仿佛让课堂也变成了家,老师和学生口语交际交流就像是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的聊天,在轻松快乐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开展的是互动、合作、探究的教育。着重体现的是教育教学的互动与合作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与“学”中彼此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将是整个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开展的关键。而资源共享,培养优师优生则是“互动合作教学”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师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除了我们生活中的寓教于乐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动态地生成教学资源,或生成动态的教学资源。例如:二年级上有篇课文叫“蚕姑娘”,在上这堂课前一个星期我便布置了让感兴趣的学生养蚕,让他们注意观察蚕每一天的变化。我在教室的书柜上也准备了两条蚕,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老师也养了两条蚕放在教室了,请了两个比较细心的孩子每天照顾它们,给它们喂食桑叶,大家可以每天利用课后时间来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学生们都对小动物感兴趣,每天乐此不疲地去观察、喂食。这样,先给了学生学习“蚕姑娘”做了铺垫,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通过课后以及在家里的观察,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又快速地理解蚕姑娘的5次变化。等课文学完了,教室里的两条蚕已经又白又胖了,看到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等着它吐丝结茧的那天,我又利用中午让学生好好地观察了蚕姑娘是怎样吐丝把自己包裹在里面的,正好让学生周末写了一篇蚕的观察日记。这次没有课前辅导,学生却出乎意料都写得不错,连平时不会写话的学生也能写大半页纸那么长了。
低年级小朋友都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这些城里的学生大多都没有养过蚕,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见过蚕,光靠课堂上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以及几张图片,不能生动形象地把蚕姑娘的生长过程讲清楚,学生对蚕姑娘的了解也只能停留在课文、图片以及了解的仅有的知识上。而通过师生共同养蚕,观察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蚕的知识,更目睹了蚕的变化,使学生能把课文与观察到的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体会到了养蚕的乐趣。师生养蚕变成了一种学习资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动态地生成了另一种学习资源――写话资源,让学生练习写话,提升写作能力,师生共享资源再一次极好地开发和利用。
总之,通过师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了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发挥了课内外学习资源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形成了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通过在低段教学中,师生共同准备学习资源的实践证明,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