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盘源性疼痛机理。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检测研究组PLA2,SP与CGRP,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该组16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肢体放射痛,急性炎症组的Ⅳ级所占比重高于正常及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盘源性疼痛;机理;炎症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b)-001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cogenic lumbar pain mechanism.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6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while the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s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general data of all subject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PLA2, sp and CGRP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Lumbago or limb pains of different degrees was in the 160 cases of patients, the ratio of Ⅳ level in the acute inflamm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isc-derived pain; Mechanism; Inflammation

腰椎g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所占比重高于女性。近几年,LDH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年轻化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降低了其生存质量。盘源性疼痛作为LDH病变,国外学者[1]经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它与椎间盘纤维环损伤、炎性反应等有关,但目前,关于此内容的人体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该文方便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其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其中男120例,女40例,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32.4±1.5)岁。椎间盘病理形态分型:突出65例、脱出57例、膨出24例、游离14例;神经根病例形态分型:正常23例、炎症137例,其中慢性70例,急性67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均无严重器质性、精神类疾病;③临床资料完整着;④均无交流、表达、语言等障碍。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健康者160名,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15名,女45名,最小21岁、最大76岁,平均(36.4±2.4)岁。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治疗前,患者行常规检查,治疗后,采血、取L3~4,L4~5间盘髓核,低温保存,利用微量酸滴定法,以此明确PLA2活性。同时,选取手术治疗者,术前给予脊髓造影检查,并采集4 mL,脑脊液,此后借助放免法,对SP与CGRP进行检测。将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其与腰椎间盘、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与PLA2活性、SP与CGRP的关系。

1.4 疗效判定

疼痛程度分为5级,0级是指无疼痛;Ⅰ级是指休息时无疼痛,但活动、劳累后伴有轻微疼痛;Ⅱ级是指休息时伴有轻微疼痛,活动、劳动后疼痛加重,但未影响睡眠;Ⅲ级是指休息、活动、劳作等均伴有疼痛,影响睡眠,严重时需服用止痛药;Ⅳ级是指伴有剧烈疼痛,服药后难以有效缓解。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该组160例患者,腰痛与肢体放射痛程度:Ⅰ级44例、Ⅱ级94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

2.1 与腰椎间盘、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

突出、脱出、膨出及游离各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炎症组的Ⅳ级所占比重高于正常及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PLA2活性、SP与CGRP的关系

2.2.1 血中PLA2活性、髓核中PLA2活性与SP、CGRP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中PLA2活性、CG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髓核中PLA2活性与S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PLA2活性 不同疼痛等级间髓核中PLA2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3 SP、CGRP 不同疼痛等级间髓核中SP、CG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其发病原因众多,常见的有外伤、劳损、过度用力、不良姿势等。此疾病的发病机理为腰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等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并且出现了炎症反应,随之造成了根性神经痛及神经根水肿等损伤[2]。

疼痛属于保护性防御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腰腿痛为主,其程度相对较强[3]。该文以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照分析,其结果显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与机械压迫、炎症反应均有关。

国内学者[4-5]经研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便是髓核突出,其类型与大小等均影响着疼痛程度。但根据临床实践可知,部分患者神经根压迫较轻,但根性疼痛较强,而部分患者压迫较重,但根性疼痛较轻。为了明确患者疼痛病理机制,需要深入研究。该研究结果为急性炎症组的Ⅳ级所占比重高于正常及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髓核突出所引起的机械刺激,诱发了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纤维环破裂,髓核物质对硬膜囊与神经根等造成了刺激,随之出现了炎症及疼痛。国内学者[6-7]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健康者相比,其髓核中的PLA2活性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学者[8]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神经肽的变化,如SP、CGRP。该文研究显示,研究组髓核中PLA2活性与S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疼痛等级间髓核中PLA2活性、SP、CG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学者该研究报道一致。

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髓核内PLA2的活性明显比健康者椎间盘活性水平高;该疾病患者的髓核内PLA活性与腰腿疼痛程度显著相关,与腰椎间盘突出类别以及神经根压迫不存在显著关联性。基于此可以认为,椎间盘内的化学介质在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初期,病变位置为失去完整性外层纤维环与应囊膜交界面,纤维环受损会引致炎性物质外漏,进而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另据该实验结果证实,腰痛患者的SP水平显著比正常组高,CGRP值也较高。其上升水平和患者疼痛以及SLR结果一致。疼痛约为严重,神经肽水平越高,该现象证实,在脊髓神经根受到一定刺激自后,脊髓后角或者背根神经节内CGRP和SP释放量上升,令脑脊液内上述物|水平上升。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与机械压迫、炎症反应等有关,临床工作者应对其给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蒋盛昶,刘敏,唐皓,等.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腹股沟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 21(8):26-28.

[2] 张立亭,张萍,田晶,等.腰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介入治疗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5,36(1):52-54.

[3] 张华秀,易红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射频减压联合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6,17(1):58-59.

[4] 黄睿,郗姗姗,雷鸿.SDS9800脊柱非手术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47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0):62-63.

[5] 徐进,马信龙,孙晓雷,等.射频热凝术结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J].天津医药,2016,44(3):278-280.

[6] 高浩然,周程沛,高全有,等.侧后方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547-548.

[7] 王晓英,魏辉,陈红帆,等.多点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72-73.

[8] 李嵩鹏,简伟,李义凯.终板炎与椎间盘高信号区、退变程度及终板形态的相关性[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2):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