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具”有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常生活中缺不了家具各种用品物件,舞台演出中亦缺少不了各种道具。道具在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戏曲舞台上的道具,是经过工艺美术家从生活中提炼美化出来的,它不同于生活的日常用品,也不同于电影、电视剧、话剧中的实景实物。戏曲道具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推进演化,大都有夸张性、象征性、代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是为了适应演员各种各样的表演动作而设置的。它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喻情,即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二喻境,即体现各种环境和意境。
先说喻情。许多道具在表达人物的情感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如青春版《杨门女将》“寿堂”一场。为了祝贺杨宗保五十寿辰,侍女们捧上了十二朵红花,此时众女将及七娘、佘太君都高兴地将红花戴在头上,但穆桂英、柴郡主此时都是悲痛万分,前者眼含热泪,实在不愿去戴,后者唯恐老太君看出破绽,影响了祝寿,戴与不戴,形成了悬念;当佘太君发现问题,催逼焦廷贵道出宗宝殉国的实情时。天塌地陷、情势急变。这时老太君颤抖着手,拿下了喜庆的红头花,将它滑落在寿台上,八位娘眼含着泪水,拔下红头花,再回身时红头花已变成白色,又悲痛地插在发鬓之上。几朵花在这场戏中。由喜变悲,由红变白,强烈地表现了杨门女将此时情感的大起大落,小道具起到了大作用,堪称神来之笔。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一些道具的运用也值得称道,如第二场乔雪梅外出买菜归来。仔细一算少了一元钱,精打细算的她当即坐立不安,正要去找小摊贩去论理,碰巧她的心上人温欣远道归来探望她,她既舍不得失去与恋人的相会,又操心着再不去要那一块钱,就会失去最佳时机,这时正在一旁千活的许师傅观察到了这一状况,悄悄地将一元钱扔在院内,让雪梅发现钱失而复得,安心与情人相会。一元钱的小道具牵出了乔雪梅过日子的精明与艰辛,带出了心上人温欣与雪梅情感间距的拉大。又描绘出了淳朴、善良的许师傅对雪梅的关注与关爱,这又是一则小道具牵挂众多人物情感变化,完成人物性格表现的成功范例。还有剧中的“一封来信”说明了二扔人之间情感的完结,使乔雪梅从喜悦的巅峰陷入痛苦的深渊,充分论证了“道具喻情”的艺术特征。
再谈喻境。“道具”对于剧中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等有着明显的表现力和暗示作用,如折子戏《挡马》:杨八姐手持马鞭,驰骋在大h荒野中,马鞭便是暗示象征高头大马的特定道具。再如折子戏《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手握烛台在屋内警惕地巡视时,观众便会感受到房屋、墙壁的存在,随着任堂惠吹灭烛火。明亮的舞台灯光不变,而观众已感觉到了黑暗,烛台的明灭喻示着室内光线的变化,可见道具对舞台环境的烘托和呈现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再如“车骄”的上台代表着车辆的行走,“鸾驾”的出现预示着帝王或皇后等将要登台。一张桌子既可以代表公案,也可以代表御案、酒案、书案,甚至可以代床、代将台、代山岩等等,根据剧情的需要摆放的位置,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力密切结合,道出了环境、场地,以及当时的舞台氛围。《迟开的玫瑰》中,许师傅手持一根竹条,几乎前几场幕间都在工作,除道明下水道的工作环境之外,人物的命运坎坷,也寓意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兄弟姐妹互通电话的一段戏,每人手持一部电话结合着灯光的隔离,舞台上就分离出了四个场景,乔雪梅在家,芳芳在海南,婷婷在大洋彼岸,豆豆在远方军营,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成了代表角色各自所处环境的特定道具。然后又随着音乐的推进,光彩的变化,四部电话融在一起,演员们翩翩起舞,预示着姐妹兄弟们的血肉之情永远相连。看到这些,不能不称赞戏曲舞台上道具运用的莫测变幻、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道具在戏曲舞台演出中还有助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比如“扇子”,不同的扇子可以表现出剧中人不同的身份。《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丫环春香,一个用的是“折扇”,一个用的是“团扇”,表现出小姐和丫环的不同身份。又如戏曲舞台上的诸葛亮,手中始终拿一把羽毛扇,突出了他儒雅谋士的身份。还有京剧《艳阳楼》中的高登,《除三害》中的周处,使用的都是一把特大的“折扇”,通过演员的表演,衬托出高登、周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恶少神态。
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的表演更是融四功、五法于一体,许多道具也成为演员表演不可或缺的必用工具,舞蹈身段与道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折子戏《秋江》中的老船家一桨在手,时而摇桨飞奔,时而随流而上,表现出了风浪波涛的景况。《挑滑车》高宠的一根大枪,在台上左右翻飞、矫若游龙,叫敌军丧胆,令英雄气长,悲壮震撼。再如《杨七娘》中的大靠打出手,满含飞舞的枪杆凌空穿梭,显示了激烈壮观的战斗场面,也成了最受欢迎的绝活,产生了无穷的舞台魅力。
“道具有道”是说道具在戏曲表演中的合理运用,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剧情的发展,有助于人物的塑造,反之则违反舞台艺术规律。据说有的戏剧演出时,让真牛真马上台,有的把摩托车、汽车也开上了舞台,这样照搬生活的自然形态,不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道具,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道具在舞台上不能是生活用具的照搬,而应是生活用具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形象。
“道具”在戏曲舞台上之所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是数百年的舞台实践,经过无数艺术家与观众的反复交流、认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律,比如在生活上风是无形的,看不见的,而在戏曲舞台上却把风变得有了形象,由此产生了大家认同的“凤旗”,然后通过演员的动作表演,使它们活动起来,变成节奏化的艺术形象和舞蹈。依次类推,还产生了“火旗”、“云旗”、“水旗”“车旗”等许多约定俗成的道具,使戏曲舞台上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动入场面。
可以说,戏曲舞台上所用的一切道具都是表演的演员和设计者、工艺师共同创作和表现出来的,他们不照搬生活的自然形态,而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戏曲的假定性原则,将其进行艺术的夸张和提炼,并且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呼应,道具还必须同戏曲作品、人物等所要表现的时代、环境相适应和吻合,否则就会成为舞台上演员的累赘和负担。破坏了作品的主题和完整性。道具的构思和设计、应用和摆放,还要与舞台上的布景、灯光相统一,与演员的服装相和谐,这些东西运用得好、处理得妙,将会使演员尽快进入角色,投入表演,也会使观众感同身受、如临其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的提高,艺术家们在道具的设计、制作、运用上也会别具匠心、独出心裁,为戏曲艺术不断地增光添彩,层楼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