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取代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中国也不例外。那么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本文尝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产品内贸易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和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特征,而且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积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并优化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Abstract: A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expanding deeply from intra-industry to intra-product, intra-industry trade is gradually substituted by intra-product trade,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cluding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to test whether intra-product trade is going to impact China industrial upgrading. Recently, it is shown that intra-product trade has been expanding and export structure has been optimizing gradually in China.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product trade promotes the optimization of export structure directly, which is also to say there exist cointeg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intra-product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Hence, tak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ra-product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activel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intra-product trade, as well as promoting China industrial upgrading.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产业结构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协整检验
Key words: intra-product trade;industrial upgrading;capital & 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ointegration test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29-03
0引言
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也称为生产共享(Production Sharing)、外包(Outsourcing)、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等,是继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之后的又一新的贸易模式。只不过,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欧、拉美以及东亚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无不是利用这一新贸易模式取得了对外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开始推进这一贸易模式的,迄今,无论是在产品内贸易规模还是在贸易结构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①对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理论研究Jay Barney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产品内贸易中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及其中不可避免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2]。Jacke Cukrowski分析认为,把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成本优势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结合起来,就会实现优势互补,而产品内贸易正是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式。产品内贸易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3]。Francoise和Deniz则指出,有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产品内贸易能使中国迅速发展新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部门产业链,虽然并不是完整的一体化生产链[4]。
潘悦,杨镭研究发现,外资驱动的产品内贸易为我国高新技术成长筑建了初步的规模基础,为我国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和空间[5]。张天桂等研究认为,随着WTO规则的实施和全球生产转移效应的日益显现,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会相应增强[6]。吴进红描述并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品内贸易倾向及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认为产品内贸易为技术进步提供了一条缩短差距的捷径,为产业升级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所以,应大力发展产品内贸易,促进民族产业的升级换代[7]。赵晓晨认为我国技术进步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主要是通过产品内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得的,发展产品内贸易有利于推动我国技术进步[8]。
②对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Feenstra和Hanson借鉴多恩布什、费舍尔和萨缪尔森的产品连续统模型(DFS模型),将连续统概念引入中间品贸易理论分析,建立了要素连续模型(Continuum of Inputs),他们研究发现,在同一产业内部,发达国家一般自己保留技术含量高的工序,而将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双方各尽其才,各出其力,这样就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9]。Ge以垄断价格模型作为基准定位,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来分析出口加工区对一个国家经济开放和转型的作用,并指出产品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积极影响[10]。
边明英和李海霞等通过研究产品内贸易出口在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中的比重与各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相关性,验证了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11]。边明英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佟大木和岳咬兴利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下5位数编码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数据,计算我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中制成品及零部件的净值,然后通过分析净值的变化趋势,说明我国出口导向的产品内贸易政策促进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整体升级[1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就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证检验,但现有实证研究大多基于部分产品或产业来验证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未能从整体上揭示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本文尝试通过计算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数,来从整体上验证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
1我国产品内贸易现状
1.1 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内贸易,在中国贸易实践中通常又被称为“加工贸易”。我国的加工贸易从90年代初开始,走过了一个迅速发展,由小到大的过程。加工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711.6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10534.77亿美元,增长了近15倍。虽然遭受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贸易总额仍达到了9093.2亿美元。
而且,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也一直稳坐半壁江山,2008年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42%(如图1所示)。[14]另外,加工贸易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占2008年顺差的85%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贸易方式下的大规模贸易逆差。
1.2 结构逐渐优化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出口结构处在不断升级当中。90年代初,我国产品内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品内贸易出口正逐渐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据统计,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纺织品服装出口所占比重由1996年的25%下降到2009年的14%,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则由41%上升到82%(如图2所示)。
2实证分析
2.1 模型建立本文首先计算了产品内贸易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并以此作为实证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关系的指标,通过研究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相关性,来验证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产品内贸易指数(X)=
其中,TP为我国进出口额之和;NTP为我国产品内贸易进出口额之和,t代表年份。产品内贸易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1]。该产业产品内贸易所占比重越大,该指数越接近于1;产品内贸易所占比重越小,该指数越接近于0。由于数据统计的可得性,本文以加工贸易额代替产品内贸易额。
产业结构变动指数(Y)=
其中,CTV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ITV为工业总产值。本文选取了12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12](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来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该指数上升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该指数下降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和升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3-2009)计算出的1992-2008年期间中国产品内贸易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动指数见图3。
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Iny=α+βt+βInx+μ,其中:α代表常数项,t代表趋势项,μ代表扰动项。
2.2 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①lny与lnx及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水平序列均在10%水平上非平稳,而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水平上显示平稳,表明各变量均为I(1)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2.3 协整检验(JJ检验)考虑到采用EG两步法作协整检验的样本容量要求必须充分大,否则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是有偏的;而且样本容量越小,偏差越大。为克服小样本条件下EG两步法参数计的不足,本文采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lny与lnx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lny与lnx在6%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唯一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同时给出标准化的协整向量,于是我们得到如下式所示的协整关系:
Inyt=-41.0539+0.020427t+0.284594Inxt②
(-6.065361)(6.073433)(4.158765)
R2=0.838281;F=36.28504;Pro=0.000003
方程式的拟合优度为0.84,F检验值为36.29,解释变量t检验值为4.16。其检验结果都大于相应的临界值,说明产业结构指数和产品内贸易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产品内贸易指数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长期弹性为0.284594。其经济意义是,从1992年到2008年期间,产品内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会上升0.284594个百分点。并且,从上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趋势项的系数为0.020427,其经济含义为,随时间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动指数是不断提高的,即我国的产业结构是随时间发展不断呈现优化升级的趋势。产品内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十分显著的。
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证明了y与x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借助Granger因果分析对中国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拒绝了X不是Y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但接受了Y不是X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表明产品内贸易指数是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不是产品内贸易指数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3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992~2008年间,产品内贸易出口比例的提高与国内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产品内贸易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单向原因。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促进作用仍较小。
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产品内贸易多以简单的加工装配和零部件组装为主,部分深加工产品也存在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低的问题,整体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增值率偏低。因而,产品内贸易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仍未充分显示出来。
由此也可以看出,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我国应通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积极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品内贸易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产品内贸易国内采购率,延长国内产业链,充分利用和不断提高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配套产业的快速增长培育更多的微观主体;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加工贸易向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升级,以此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13]同时积极培和引进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满足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要。
注释:
①ADF值小于临界值表示该时间变量为平稳时间序列,否则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当变量非平稳而其n次差分后平稳时,称该时间变量为n阶单整的.
②回归式下面括号内的数值为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
参考文献:
[1]夏明国.我国产品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1):36-37.
[2]Jay Barney.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America: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996:96-111.
[3]Francoise Lemoine and Deniz Unal-Kesenci.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e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CEPⅡ Working Paper,No.2002-02,2002.
[4]Feenstra,Robert C.and Gordon H.Handson. Foreign Investment, Outsourcing,and Relative Wages.NBER Working Paper,No,5121,1996.
[5]潘悦,杨镭.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兼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商投资与加工贸易发展[J].财贸经济,2002,(10):44-49.
[6]张天桂,王瑛.WTO体制下加工贸易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乡镇经济,2004,(9):34-36.
[7]吴进红.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与产业升级[J].经济学研究,2005(7):23-26.
[8]赵晓晨.利用加工贸易技术扩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6,(4).
[9]Feenstra,Robert C.and Gordon H.Hanson.Foreign Investment,Outsourcing,and Relative Wages.NBER Working Paper,No,5121,1996.
[10]Ge,W.The Dynamic of Export-processing Zones.UNCTAD discussion papers,No.144,1999.
[11]边明英,李海霞,刘伟.我国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9):1-2.
[12]佟大木,岳咬兴.出口导向加工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08,(8):17-21.
[13]刘丙泉.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9,(9):52-53.
[14]田文.产品内贸易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