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仓区小麦条锈病药剂拌种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仓区小麦条锈病药剂拌种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39-01

宝鸡市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紧邻甘肃天水市北道区,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这种典型的气候传播病害已成为我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近几年由于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致使绝大多数小麦品种丧失了抗性,加之受暖冬和早春较高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条锈病在我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降低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量,推迟早春发病时间,我们在东关街道办五一村进行三唑酮药剂拌种试验,旨在选择更好的拌种方法和浓度,从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1 参试品种,供试药剂

1.1 品种:小偃22

1.2 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设在历年小麦条锈病重发的东关街道办五一村河滩下湿地、沙壤土,地力均匀,前茬为玉米(2014年9月31日压玉米秆,10月5日旋播施尿素12.5kg/亩,磷酸二氢钾12.5kg/亩)。

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1个对照,三唑酮以有效成份计算,按小麦播种量的0.2%、0.27%、0.33%分干拌和湿拌两种方法进行,每个处理面积2亩,不设重复,大田随机排列,2014年10月5日播种,亩播量12.5kg.

4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和苗期影响

4.1 出苗期:随着拌种剂量增加,出苗期较对照依次推迟:干拌0.2%、0.27%,出苗期推迟1天,0.33%推迟2天;湿拌0.2%、0.27%,出苗推迟3天,0.33%推迟4天(见下表)。

大田不同拌种处理出苗时间统计表

4.2 出苗率(%):干拌Q0.27%,出苗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较为安全,湿拌随着用药量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但相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干拌出苗率普遍高于湿拌(见下表)。

大田不同药剂量拌种平均出苗统计表

备注:出苗数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3点取样,每点0.25m2,然后求出3点平均值作为出苗数。

5 三唑酮拌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5.1 干拌:秋苗未发现小麦条锈病,对照来年3月7日始见病叶,拌种4月20日始见病叶,较对照推迟了45天,4月20日调查时,对照合计病叶48张,其中有2个发病中心,而拌种的3个处理合计仅有3张病叶,差异显著。4月20日后,各拌种处理普遍发病,至5月15日调查,对照合计病叶数为694片,而拌种的病叶数为130―240片,药拌相对防效65%―81%,平均防效71%。

5.2 湿拌:于来年3月7日对照始见病叶,拌种区4月25日开始见病叶,较对照推迟50天,4月30日调查,对照病叶数为694片,3个拌种处理为5―23片。4月21日前三唑酮拌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入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药剂拌种不明显,但防效仍在76%以上(见下表)。

干拌、湿拌不同时期病叶数测定

6 结论

6.1 三唑酮药剂拌种,无论干拌或湿拌,当拌种量≥0.33%时,出苗期推迟,出苗不整齐。

6.2 药剂能有效抑制秋苗发病,干拌最多可推迟45天,湿拌最多可推迟50天;干拌相对防效达71%,湿拌相对防效达76%。

6.3 干拌出苗普遍高于湿拌,干拌≤0.27%和湿拌≤0.2时,出苗差异不明显,生产上应用较为安全。

7 生产建议

小麦条锈病药剂拌种,干拌可以在秋苗发病轻的田块(我们地区在海拔600米以下)进行推广。湿拌可以在秋苗发病重的田块(我们地区在海拔800米以上)进行推广,但应加大播量1―1.5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