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接手新的课程学生发差较大,寻找差距,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进入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抓好基础教学,让教学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差距;习惯;基础;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45-01

今年新学期开学,我接了初一两个班的数学课,对于我来说,已经6年没带过初一了,于是乎我信心倍增,心想一定要从头做起,不能放弃一个学生,要从基础抓起,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自测,教后考后反思,我无不都在努力地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两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如期而至,我带两个班的成绩及格人数不及6成,懊丧、悔气,都无济于事,问其他同事,都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小学时候数学比较好,但现在升初中后为何如此差呢?难道是我们教师的原因吗?可我们都是在努力付出呀!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思来想去,我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过渡期不适应

升入中学后,由于科目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学生一时改变不了小学时候那种轻松的局面,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学习局面,过渡期一时还不能适应,更无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这门课,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基础原因

有些同学小学时候数学基础不扎实,到现在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只能是望洋兴叹,不知从何学起。

三、学习习惯与意识差

有些同学学习数学意识不强,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发散思维、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目,具有一定得复杂性、综合性、提高性,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意识定会让你与它失之交臂。

四、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同学找不到较好的学习方法,只好硬着头皮滥学,结果适得其反,达不到良好效果,成绩不理想,自落埋怨,极大的挫伤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是的,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让他们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践操作,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总结归纳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