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用血风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有效控制用血风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用血风险的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2014年上半年内用血安全隐患病例,探讨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的强制实施,能及时发现血型错误,有效地遏制用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 通过常规建立血型档案、血型检测双标本核查、单独2次采血、采血后现场贴标签、培训和专项质控等方法,可以确保患者血型正确,在关键环节上保证了用血安全,能有效地控制用血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常规血型存档;血型检测双标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 in blood use. Methods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blood use risk were discussed by analyze the security incidents in blood use in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4.Results Mistakes in blood type-matching were discovered by means of forced control measures and security and blood use security incidents were effectively reduced。Conclusion Right blood type matching could be ensured by the following ways: building blood type file, bi-blood sample testing ,two times of independent blood sampling, labeling on site ,training and quality control . After these key point safety was guaranteed ,the risks in blood use c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 patients' life safety could be guaranteed.

Key words:Routine blood group file;Blood type detecting double sample verification;Two separate blood;Blood risk; Control

安全用血对于抢救危急重患者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输入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出现患者很快死亡的严重后果。2014年第一季度我院接连发生了9起用血安全隐患事件,输血安全委员会立即召集医务、护理、科教、后勤等部门进行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见附页1)在全院强制执行,通过护理部4~6月的质控检查和输血科反馈,再无1例同样的隐患事件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临床用血风险。本文就我院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措施,消除临床用血隐患,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警示。

1临床资料

2014年第一季度,我院输血科共发现了9例患者血型错误事件,其中发现3例为检验科血型与输血科血型不合,6例为输血科存档血型前后不一致。有8例是由于护士查对不严,操作违规;有1例未追究出原因。

2控制措施

2.1医务部 制订了《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关于安全输血及合理用血的补充规定》,要求医师血型检测纳入患者常规检查项目。如有用血患者,则分次下达血型检测医嘱。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执行这两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结果纳入科室和个人考核。

2.2输血科 输血科为所有住院患者常规建立血型档案。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备血时必须执行"血型检测双标本核查制度"。拟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血标本送输血科合血,输血科需对患者前后2次血型进行比对。如有血型不符,电脑警示,不予发血到临床。输血科、临床科室、标本运送部门等参与用血的每个环节立即查找原因并整改。

2.3护理部 规范护理操作制度流程,强制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2.3.1实施单独2次采血制度 护士在入院时为患者采血送输血科作第1次血型检测。拟输血时,必须持输血申请单、患者信息条码、采血试管再次采集血样送输血科合血。急诊入院患者的抢救用血和术中用血均无例外,由临床护士采集第1次血样,手麻部护士采集第2次血样,临床科室与手术室共同执行在不同时间、单独两次采血的制度。

2.3.2执行先采血,再贴标签的流程 我国现行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二条要求: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1,2]。针对这一条,我们做出了改进,要求执行者将输血申请标签、患者信息条码打印后,2名医务人员查对后,操作者带到床旁,而不是贴在试管上。待采好血后,邀请患者或家属与护士共同核对标签,再次查对无误后必须在患者床旁贴在试管上,操作者立即在标签上记录工号、时间、日期等信息以备追溯。

2.3.3全员培训,强化用血风险意识,培养安全观念和法治观念 医院组织了输血安全专项培训,要求所有参与用血环节的人员学习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各环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错误行为矫正训练。分3次培训,无1人缺席,培训率100%。禁止规培护士、实习护士独立采集输血标本,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监督下操作。

2.4质控检查与效果评价 输血科、医务、护理部组成专项质控组。深入临床随机进行患者用血专项质控检查。重点检查分次下达医嘱、血型双标本检测、护士在不同时间单独2次采血、1次只能采集1人血样、床旁核对后再贴标签等关键环节执行情况。经过3个月的实施与观察,我院4~6月未再发生一例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输血科未发现有患者前后2次血型不合的案例。医生、护士均具备了高度的用血风险意识,规范了临床输血医疗、护理行为,防止了输血差错事故,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3讨论

目前,随着临床用血量的日益增多,安全输血已成为重要的课题[3]。据报道,所有输血风险有58%来源于输血科之外,所有失误51%来源于标本的采集和管理,25%来源于床旁核对[4]。我院强制推行的血型双标本检测制度、单独两次采血的流程设计以及先采血再贴标签的改进措施,既弥补了临床护士采血错误的疏漏,又杜绝了输血科血型鉴定环节出现的差错,还能规避标本运送环节发生的错误。 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两次血型鉴定的比对,能及时发现错误,遏制了输血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但是患者用血是涵盖很多环节,很多人参与的治疗过程,单靠几项质控措施难以杜绝所有的隐患。据报道,导致输血时产生致死性急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几乎半数是由于输注了与患者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引起,这常常是由于患者身份或标本确认方面出现了差错,所以患者身份识别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5]。

我院今年第一季度发生用血安全隐患事件中,有62%是因为护士查对不严,患者对应错误;有25%是由于违反操作常规,同时采集2人血样,导致血样混淆。经过根因分析,87%都是因为身份识别错误。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坚决落实三查八对,在采血和输血环节均由2名医护人员床旁核对,并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信息核对,进行严密的身份识别,这样才能最终保证用血安全。由于业务需要,我院在2014年新增了100多名新护士,发生上述用血安全事例中有90%是新进护士。培训不到位,责任心的缺失,制度执行有折扣都是导致接连发生用血不良事件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还将继续进行质量PDCA循环管理,制定更完善的用血风险控制措施,并观察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刘海田.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务电书[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556.

[2]刘海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务电书[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467.

[3]刘桂香,王俊华.安全输血与护理 [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02):86-87.

[4]李丽英,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3):244-245.

[5]伍伟健,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