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科病历调查及抗菌药物的适用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科病历调查及抗菌药物的适用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生物检测215例患儿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199例,其中149例做了病原学检查(共送检标本187份),送检率74.87%,符合卫生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的规定[3]。检验结果:101例未发现致病菌生长,标本137份(73.26%);48例有致病菌生长,标本50份(26.74%)。187份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大便常规42份,20例A群轮状病毒(-),22例A群轮状病毒(+);大便培养1份,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痰培养98份,其中75份细菌(-),1份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22份标本检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3份、阴沟肠杆菌1份、肺炎克雷伯菌11份、肺炎链球菌2份、大肠埃希菌4份、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咽拭子培养+涂片25份,其中24份病原菌(-),1份阳性并进行药敏试验(肺炎链球菌);血液培养标本18份,其中14份病原菌(-),3份检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1份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泌物涂片2份,典型细菌形态和真菌检测(-);尿培养1份,棒状杆菌(+)。70例腹泻患儿中,同时伴有呼吸道疾病的有57例(81.43%),检测出A群轮状病毒的有21例(30.0%),除1例出生42d的患儿(由院内感染引起)和1例3岁患儿外,其余均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2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患儿中有20例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其比例为95.24%,远高于卢志勇等[4]报道的22.23%。1例新生儿肺炎检测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TSA),仅对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而对所有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等多重耐药。提示应加强对耐药菌交叉感染或传播的防范意识。11例患儿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其中1例为院内感染,1例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对所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单酰胺类均耐药,并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交叉耐药,1例疑为ESBLs菌。4例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中,3例疑为ESBLs菌,1例为产ESBLs菌,对所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单酰胺类均耐药,并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交叉耐药。儿科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可能与交叉感染有关,提示医护人员、患儿家属在操作、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手、接触物品等的卫生,防止细菌的交叉传播。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15例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9例,使用率92.56%,共计18种;使用时间1~26d,平均6.66d,用药合理性相关指标分析用药频度(DDDs)是以DDD为单位的某种药物的消耗量。DDDs值具有量的相加性,其值越大,说明某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越多。同一剂型同一规格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合并计算DDDs值;同一类别的不同种药品分别计算DDDs值后相加确定DDDs值。DDC反映了药品的日均费用。序号比值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可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用药金额与用药数量的同步性,比值接近1时,表示同步情况良好,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值高于1时,说明该药品在同类药物中价格相对低廉,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比值低于1时,说明该药市场份额大于用药频度,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5]。我院抗菌药物指标统计系统数据显示,215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92.56%,DDDs为47.95,超出了卫生部关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每天DDDs40以下”、“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按成人DDD标准计算)力争控制在每百人每天DDDs20以下”的规定[1],也超出了我院根据临床科室病种分布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限制。225例呼吸系统疾病中,仅3例上呼吸道感染未使用抗菌药物,提示有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由表4可知,DDDs值排序前4位依次是注射用头孢硫脒、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DDC最高的前4位依次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除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洛西林钠、头孢替唑钠、氨曲南、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序号比值低于1,同步性依次降低外,其他抗菌药物的序号比值都≥1,使用较合理;DDC最低和同步性最高的是青霉素钠。“分级使用”管理分析2011年,我院根据近年临床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修订版)的通知”(内二医[2011]118号),对抗菌药物分级品种进行了调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由“限制使用级”调整为“非限制使用级”;头孢噻肟钠由于近年使用量大,耐药率增长较快,则由“非限制使用级”调整为“限制使用级”;其余分级没有变化(见表4)。由表4可知,199例患儿使用了18种抗菌药物,其中“非限制使用级”4种,“限制使用级”12种,“特殊使用级”2种,“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限制使用级”。135例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中,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104例,送检率为77.04%,符合卫生部“不低于50%”的规定[1],但其中“无致病菌生长”的72例,占53.33%。与临床医师沟通发现,微生物检验样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感染症状较典型但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无致病菌生长”的病例时有发生,是临床医师不以检验结果为依据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之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少,4例病历记录中虽有医师签字,但没有会诊记录。4例患儿中有3例做了微生物检查,其中1例为“肺炎克雷伯菌”;1例为“肺炎衣原体”,咽拭子、血液、痰液培养“无致病菌生长”,CR示“双肺感染?”;1例咽拭子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提示至少有3例不应选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而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较为谨慎,有药敏报告依据。

199例患儿中,除127例只使用了1种抗菌药物外,其余72例都联用或更换使用了2~5种,其中有15例未作微生物检查,35例“无致病菌生长”,虽然送检标本的质量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但是仍显示在更换或联用抗菌药物时存在不合理现象。联用同类药物既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同时会增加毒性,因此,为减少不良反应、避免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减轻经济负担,应以不联用同类药物为宜。4总结通过对215份儿科出院病历的调查显示,儿科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高,值得提倡,但抗菌药物使用率远超过卫生部规定,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治疗方案不合理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药物选择应侧重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更换或联用抗菌药物应以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近期细菌药物敏感趋势为主要依据,以避免盲目、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从而真正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新威 张卫萍 许琼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