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勘察工作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勘察工作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伴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发展速度也愈来愈快。作为岩土勘察的关键内容之一,岩土勘察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按期、高水平完成,我们需要将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工作的质量管理好。本文结合勘察工作经验,分析勘察工作中的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岩土勘察;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伴随着“美丽中国”理念的出现,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国家的建筑施工项目发展也愈来愈快。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关键构成部分,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我们只有将这项工作的质量严格管理好,才可以确保建筑施工项目按期、按质完成。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工作是城镇化的试金石,假设这项工作没有得到高质量完成,城镇化最终也只能是坐而论道。

1.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1.1资料收集阶段存在的问题

大型又或者是重要岩土勘察项目在正式开始之前都需要收集已有的地质材料,对施工场地地形地貌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了解,这样能有效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降低勘察成本,同时又为接下来的岩土勘察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现今许多岩土勘察企业由于忽略前期资料收集的工作,又或者是因为以往我国计划体制而产生的种种限制,某些由国家相关部门投资勘察的材料由不同的企业自行保管,没有形成较好的资料共享的体制,让已有的材料得不到充分的运用,导致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应当加快建设地质材料开放制度。

1.2纲要编写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今很多勘察纲要缺乏较强的针对性,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项目施工现场勘察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尤其是对于大型民用建设项目或工业项目来讲,编写勘察纲要更是开展岩土勘察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工作,许多报检的施工工程都忽略这纲要的编写工作,或所编写的纲要缺乏针对性,简简单单糊弄过去,有的甚至连编写纲要的工作都没有,许多勘察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勘察纲要的重要性,认为勘察纲要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往后施工项目要对编写勘察纲要的工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纲要的编写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与针对性,进而便于勘察工作的开展,在勘察工作完成之后,纲要也应当作为原始技术文件进行长期归档保存。

1.3岩土工程勘探与测试阶段存在的问题

勘察施工与勘察测试所得到的数据时勘察报告编写、审定及应用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是报告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因此野外勘探相关工作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重头戏,同时也是监控的难点所在,在此阶段常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1.3.1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现场测量放样工作

岩土勘察工程在其钻孔柱状图纸或者是“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没有体现出坐标系统,也没有严格参照规范进行放样,在现场放样工作中没有选取合格的仪器,某些岩土勘察工程甚至采用地质罗盘加皮尺进行放样工作。

1.3.2不合理进行回次进尺工作

在岩土勘探过程中,由于一味追求勘探效率,没有掌控好回次进尺的长度,也没有严格控制好回次采芯率,施工过程中水钻钻取的速度过快,对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松散土层同样应用水钻进行钻取,导致出现烧取岩土芯的情况出现,最终使得勘察图样含水量失真,岩土芯原状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勘察工作人员编录工作;由于缺乏高效的岩芯采取率,尤其是松散地层与破碎岩,划分岩土层的准确度不高,尤其是在钻探过程中遇到夹层风化、囊状风化、软弱夹层的时候,出现漏层的情况较多,这就给施工项目留下了质量安全隐患;在进行钻探土层施工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应用干钻,针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则应当应用小泵量慢速钻进,且尽可能掌控好回次进尺的长度,尤其对于松散、破碎、软弱的岩土层其回次进尺不可以超过0.5米。

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没有深入理解清楚,勘探的深度没有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大部分的民用或工业建筑施工工程,勘察开展一次(也就是合并完成几个勘察阶段)就可以了,但是某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由于忽略了勘察前两个阶段中对于勘探孔深度的相关要求,某些施工工程甚至缺乏揭穿覆盖层厚度的钻孔,根本没有办法对抗震设防场地的类别、类型等方面做出正确的结论。

1.3.3没有合格的标贯器、取土器

在进行取土操作的时候,许多岩土勘察项目由于没有应用合格的取土器进行取土操作,而是在岩土芯中直接进行切土裹样,所以许多用于室内试验检测的土样的物理力学参数不准确,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在勘察实践过程中,应使用双重或三重管取土器取硬塑以上的土样标本,而对于流塑-可塑的土样则应当使用薄壁取土器进行取土操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钻孔取土的土样维持原位特征。

标准贯入测试前未规范要求先行清除孔底残碴,预先贯入15cm并记录锤击数,再进行正式测试,每1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标准贯入器不合格,触探器刃口发生卷口也不及时更换,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勘察单位不配备标准的自动落锤,凭经验填写。轻便触探没有针对性地随便乱用,测试深度也远远大于规范规定的不大于4m的要求,轻便触探取得的数据未经统计分析就用作岩土工程评价。

1.4内业资料整理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岩土工程师运用所掌握的岩土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勘察质量的高低也从这一环节中得到体现;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岩土参数统计理论不熟悉;②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③对荷载和承载力概念不明确。

1.5地下水的影响分析不准确

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存在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对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不够深入,地下水升降变化。

对承载力的影响不加以分析;地下水水位上升,使土体饱和,地基土的承载力降低,也可导致土体盐渍化,土体的内摩擦角降低,土体的有效重度减小,而地下水水位上升,对基础产生浮力作用,使基底附加压力减小,因而,使基础变形减小;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基底土体的重度增大,基底附加应力增大,地基土的变形增大,产生地面沉降,也可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2)对地下水的地质分类和富存性质分类概念不清,在地下水论述中往往只重视潜水,忽略上层滞水和下层的承压水;虽然上层滞水埋藏较浅,但成因复杂,在基坑支护中往往由于上层土中存在上层滞水导致地基土的位移而严重危及工程安全;而降水工程中,由于承压水顶板厚度不足,导致基坑隆起直至支护结构破坏。

2.建议与结论

(1)勘探施工时加强过程监控,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时加强验收,对重大的地基岩土问题实行会诊制度,以验证岩土勘察报告及促进岩土科技进步。

(2)加强施工图审查制度,提高施工图审查工程师水平,并推行岩土工程咨询制度,以消除施工图审查中出现的审而不责现象。

(3)大力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尽早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实行质量终身制,以改变目前无事人人在管,有事人人不管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崔宝宪.浅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的做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38-43.

[2]王景广.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做法及建议[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