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美术生活化综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美术生活化综合教学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美术课程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完满的美术课堂生活,是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标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实践和生活的全面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综合教学 实践研究

《美术新课标》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学习、生活学习和活动联系起来,即生活化美术综合教学。

一、联系生活 激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美术生活化综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以初二《影子的联想》一课为例,浅析生活情境是怎样创设的:以前在教《影子的联想》一课时,我直接出示几幅画让学生观察、想象与临摹,没想到学生对此漠然置之,画出的作业太类同。于是我查找问题根源,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比如以手影游戏导入课堂,师生共同表演,并放映一段相声手影剧。学生在做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结果设计的影子新颖有创意。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的乐趣,作业富有想象等特色。(见图1、2)

(二)观察生活 触发兴趣

1.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徒手画》一课教学中,一开始进行一场简单的简笔自由画比赛中,即花两分钟的时间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画出许多不同的图形。然后我提出这种又快又简练的方法就是徒手画。学生豁然大悟,兴趣提高了,再进行图片观察和交流,徒手画可用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徒手画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有了兴趣,有了动手的实践,就有了成功的生活体验,作业也妙趣横生。(见图3、4)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上《卡通角色》时,先让学生课前带一本卡通书或看卡通故事等,我也特意放映一段卡通录像并配上音乐,学生们虽然都很熟悉这些角色,但是在课堂上能看见这些熟悉的角色,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特别是角色中利用动画制作进行夸张变形的转变动画放映,学生真是异常激动,课堂上创作积极性很高,纷纷提笔作画。(见图5、6)

二、体验生活 实际感受

(一)体验性学习的灵活性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标志设计》的教学,教师利用名片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感受标志的艺术特点,通过分析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多元创意。随后,观看一分钟图片,来进行默画几件标志,达到手、脑并用,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见图7、8)

(二)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用纸造型――线的立体构成”教学中,让学生先上台摸一摸纸造型的质感,通过手的触体验实物形态美,感受韵律美,了解线条在自然、生活中的美感,学生再用两分钟时间来表现图片中影响最深刻的线条形态;通过动手绘画体验,发现立体的与生活中平面的差别。最后进行立体的折叠、弯曲等作品欣赏和构思制作。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题对知识客体融汇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用泥造型》一课,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时期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通过动手玩泥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见图9、10)

三、探究生活 综合学习

(一)提出问题 引导启发

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探讨徒手画有什么效果,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经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有助于使知识技能更加深刻,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自主表现 激励创新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表现、快乐学习,学生的自主表现通过自主美术实践活动最终也就实现了。如《用纸造型》一课时,要求学生用纸折一个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整个过程的滋味。许多同学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塑造,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趣,有自己特点的纸立体作品。

(三)设计活动 重现生活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如,上《水彩风景画――美丽西湖》一课,以提问进入教学,如,大家是否游览过西湖?游西湖有什么感受?然后放《西湖》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然后,以学生作为杭州人生活式的导入,把自己家乡的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又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见图13、14)

(四)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美术课要与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注:此文获2007年萧山区学科专题论文一等奖;2008年杭州市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朱良才.课堂教学实用艺术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6

[2] 勒玉乐.新实践方式的实践艺术.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7

[3] 周增炎、余琳玲.中小学美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

(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