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提升高职教师素质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提升高职教师素质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分析了高职教师队伍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教师的途径与措施。要坚持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引导;统筹兼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教科研,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师;角色定位;素质要求;提升途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根本。近2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大变革,规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深入人心。无论高职教育,还是高职院校要想取得健康、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一、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

在我国,高职教育属于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是一种“应用型”高等教育。它在类别上属于职业教育,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兼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生产性、实践性等新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工作的特性对高职教师的角色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高职教师应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高素质实用型技能、技术人才。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较强的科研能力,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2、高职教师应是技艺精湛的职业能手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特别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特别强调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实训教学,这要求高职教师(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行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通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营销师的资格证书),是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和行家里手。

3、高职教师应是德艺双馨的良师

现在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青年人,性格开朗、活泼,思想活跃,追求上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稍显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就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较强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管理能力,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善于因材施教和启发学生,是德艺双馨的良师。

二、高职教师队伍的不足和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但是,发展的历史还较短,其内涵、发展路径还处于探索发展中,办学基础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育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适应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或是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或是从大专院校转型而来,起步都比较晚,受原有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长期工作中形成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开发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教育教学的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的调整,高学历、高职称所占比例也逐渐加大,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第一,教师学历结构偏低。很多高职院校来自于中专、大专,教师学历偏低,虽然近年来,各校通过培训、引进一批博士和硕士,但整体上高学历教师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第二,年轻教师比例较大。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较快,教师需求量大,许多高职院校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大批青年教师。第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很多学校骨干教师数量不仅少而且年龄偏大,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未能形成一批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名师。

3、“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实践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这是高职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独特性。高职院校一般都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但总体情况还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但普遍缺乏行业实践经历、经验,动手实践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是“理论型”教师。[1]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进行实习实训训练指导的“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缺乏。而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又存在人员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三、全面提升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教师

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职教师队伍。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针对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教师的培养,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1、坚持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引导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教师首先应具备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具有独特的属性,这是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如,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等。[2]要明确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上,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与行动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强调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教学过程与职业过程的一致性,教学做的统一性;强调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行动学习;教学方法上,重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教学做一体化。

2、统筹兼顾,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 “教师”,又是把学生“领进行业”的“师傅”,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是具备高职教育新理念,掌握扎实专业知识、高超教学能力,又具备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一方面,专任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岗位体验,挂职锻炼,考取职业证书,积累大量的专业实践经验,掌握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实现专任教师由院校“教师”向行业“师傅”的融合。

另一方面,适当引入企业兼职教师,聘请来自社会、企业、行业等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深专家尽可能多地共同参与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实现兼职教师由行业“师傅”向院校“教师”的融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度,加速专业课程体系的“行业化”特色。

针对兼职教师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从合作企业聘任兼职教师,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和稳定性。对来自企业兼职教师加强培训,制订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计划。对他们开展岗前培训,组织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研室要指派资深教师指导,建立兼职教师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强化过程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既推进了兼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强化教科研,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开展教科研是提升教师知识、能力水平,推动教师主动发展,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高职教师教科研意识较淡薄,高职学校可采取“教研科研并重、搭建平台、专家带头、团队支撑、分层推进”的办法有序推进教师开展教科研,促进教师尽快从教学型向学者型转变。高职院校要建立院级教学、学术研究项目,积极推荐申报市级、国家级研究课题,搭建有梯度的研究平台,支持教师开展高职教学研究和专业学术研究。鼓励专家教授带头组建研究团队,吸收青年教师参与,以老带新,形成全体教师搞科研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水平,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要以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构建立体师资培训网络,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全方位的师资培养工作,积极打造“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要针对新任教师、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兼课教师、实训系列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实训室管理员、双师型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一系列校内外培训。针对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要做好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根据“一年认同、二年合格、三年胜任”的新教师成长计划,实施导师制、听课制,尽快提升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合格的高职教师。要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实施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在培训进修、科研申报和经费上予以支持,打造一批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带动教师共同发展。要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开展专题讲座、座谈研讨、训练展示、教学竞赛、挂职锻炼、交流访学等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职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素质、能力,才能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注 释】

[1] 王冬云.探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13.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作者简介】

李志强(1977-)男,湖南桂阳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