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新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深广度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新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深广度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教材改革后,新老教材在内容编排以及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我接触了新教材,在教学中通过与一些专家和教师的交流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总体;教学深广度;内容;课标和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一0150-01

新教材改革后,新老教材在内容编排以及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对新人教版教学,尤其是对必修教材内容应教哪些知识,应教到什么程度,都觉得很不容易把握。本学期,我任教高一化学,接触了新教材,在教学中通过与一些专家和教师的交流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明确必修与选修的差别,从总体上把握教学深广度

在进行新教材培训时,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课改的理念,对为什么课改,课改改什么进行了探索,如果不能明确课改的理念,那就难免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形。化学新课改提出了两个口号,即人人学习有用的化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同时也提出了两种化学,、即:培养老百姓的化学和培养科学家的化学。前一种化学就是必修的化学,它讲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被忽略,强调化学的公民性,即要求人人都知道化学,注意从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走入生活这样一个理念。既然是人人都知道的化学,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上就要有所限制。所以只有明确化学课改的理念,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界定必修化学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必修教学的深广度。

二、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内容上把握教学深广度

在上每节课之前,我们都要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也就是书写教案。如果只是凭经验按原有的方式教学,也必然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问题。在新教材教学设计时,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深广度的确定,只有有准确的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才能根据内容的深广度去进行三维目标的界定,进而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学内容深广度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教学的成败。

界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我认为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标和教材,二是必修与选修的衔接。

(一)关注课标和教材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引路人,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本体。只有将课标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确定正确的教学内容和深度。要注意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理念,尤其是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新人教版教材与旧人教版教材除在编排体系上的差别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教材中每节标题的定语,这些定语都为我们的教学确定了导向。

比如说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涉及胶体这部分内容。从课标上看:新人教课程标准对胶体内容的要求: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从教材编排上看:把胶体这部分内容放在物质分类这一节进行教学。结合这两方面内容,很明显得出其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理念,是借助其类别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因而在教学中,只须让学生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以及如何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即可。其他关于胶体的性质,如:聚沉、电泳等只是在科学视野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展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又由于习题不配套,而对胶体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增加了教学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老教材中,它是在高中第三册选修中作为一种物质出现,在教学要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还要求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

再比如说这一单元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老教材的要求加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只是:根据实验事实,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能说明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也只是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历史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这就限定了这节课的知识教学,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初中的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即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进行教学,也只是扩大了教学任务量,对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困扰。在教学中如果能多关注新老教材的编排差别,多注意研究课标和教材,我们就能够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关注必修和选修的衔接

在必修教学中,还要注意选修和必修教学内容的衔接。像必修中关于有机物的教学,如果忽略了必修和选修对其内容的要求,就容易增加教学难度。如在乙酸教学中,对于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的教学,在必修中我们只需从浓硫酸吸水,有水生成,从而引出如何脱掉水进而推出乙酸乙酯是如何生成的即可。而利用同位素示踪法,从内部机理对其生成进行解释将在有机选修模块中讲述,提前讲述,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理解的程度,只能是做无用功而已。

当然,也不是说在必修中不能讲选修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渗透,但绝不是全盘的讲解。毕竟学习必修的目的是为了全民了解化学。知识讲深了,学生容易产生化学很难,不容易学的想法,这对今后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害处。

以上只是我对教学深广度界定的一些体会,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