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结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结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少国家和地区人口一旦进入老龄化,经济就随之出现衰退,中国大陆稍晚一些,但估计15~20年后,亦将进入老龄化。

一国经济增长,短期看,与人口基本无关;长期看,绝对与人口的数量、结构、品质有关。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1965―2005)、日本(1955―1995)、“四小龙”(1970-2000)发展最快速的时期,正好也都是人口的青壮期;中国大陆也不例外,改革开放的30年,也正是中国的青壮期。日本自1991年迄今,历经了失落的20年,经济一蹶不振,主要原因之一,与人口老化有关。美国战后婴儿潮(约800万人,占总人口近三成)2010年后将陆续退休。“四小龙”除新加坡外亦均开始跨入“老国”的门槛,中国大陆稍晚一些,但估计15~20年后,亦将进入老龄化。

全球人口世纪性的演变,除了战后婴儿潮(其形成原因有二:(1)和平氛围;(2)生育控制尚不普遍)外,亦与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之后,因工作压力增高、价值观念改变。致出生率下降有关。中国则多加一政策因素,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胎化生育政策。

“一胎化”政策实施迄今约30年,估计少生了几亿人口,将生育高峰压了下来。这一段时期,教育成本大幅减轻,医疗成本尚未增加,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显著贡献。但负面效应不少,除了执行面临各种困难(仍有超生现象,不是罚,就是躲),也有人道、人权的争议,最大的隐忧则是(1)人口结构将提前出现老化,(2)性别明显失衡,(3)家庭组织异化。

这些现象与隐忧,终于开始引起注意。上海目前鼓励符合条件(如(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2)生育了残障子女的父母;(3)再婚男女;(4)少数民族……等)的夫妻生两个弦子。目前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300万人,占总人口两成以上,高于全国一倍,接近日本与瑞典。情况如不改善,20年之后,将逐渐失去活力与创新力。上海此举,应该说,是有前瞻性的。

就经济理论而言,中国当年的生育管制政策其实存在着一个误区。兹以数理关系说明。令y=人均所得,y=GDP,N=总人口,则y=Y/N,两边取对数,则log,r=log Y-log N,然后两边微分,得dy/y=dY/Y-dN/N,即人均所得增长率等于整体经济增长减去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般情况下,一国人口自然增加率大约为1%至2%,因此,只要经济增长率大于2%以上,该国人均所得增长率即为正数。以中国为例,过去3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9.8%,远超过百分之一点多的人口增加率。换言之,即便未采取一胎化的生育管制政策,即便过去30年的人口增长率达到2%或更多一些,只要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5%以上,吸收人口增长即绰绰有余。我判断改革开放初期所以有生育管制政策的思维与政策,与长期以来计划管制经济下一般人民还未能温饱有关,以致“误认”为,这是人口过多造成的负担。其实不是。改革开放,农业作为第一步,走上以市场经济为内涵的承包制,6年不到,1984年,绝大多数百姓就吃饱了。所以关键在于体制。没有30年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仍是计划管制经济的话,再严格的生育控制,恐怕还是未必吃得饱。

很多人隐约感受到印度正在崛起的压力,别的不说,人口的青壮化确实是它最大优势之一。目前印度人口14岁以下的占32%,65岁以上仅约5%,全国年龄中位数只有25.1岁。

人口政策除了年龄结构外,真正该注意的是人口素质。前面提到的新加坡,有过一段鼓励生育的政策时期,但不成功,近年来则采取进口“尖子”政策,从中、印两国物色尖子鼓励移民新加坡,我认为这是新加坡模式的“科学发展观”。对其他国家,应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