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确定研究个案

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也常常不及格。因此,老师对他的判断是,这个学生不要好,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对他严厉斥责,但结果并没有多少变化。

面对这样作业清不了、考试拖后腿的学生,老师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但老师又不能全程陪同,怎么办?于是尝试了各种招数。先是和家长联系。情况好转一两天而已,家长自然知晓学生的情况,但也没用办法,他管得了回家作业,管不了白天学校里的作业。于是又给他配备班级里速度快、学习成绩好、自觉性强、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来督促。可是这学生不领情,不服从好同学的帮助,常常嚷着:要你管?这招也败下阵来。只能老师亲自上,有时偷偷让他不去上某节美术课留下来补作业,可一节只能写上一点点;放学后留下来继续补,直到他的家长来接班。这样勉强坚持了一段时间。可这样大家身心疲惫,不是长久之计啊!最终,因为他妈妈的身体健康出了点小问题,没有精力来管他了,于是他“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二、搜集分析资料

怎么办?再次与家长联系后家长才透露,这是一个感统失调的学生,家长也在积极地帮助训练。感统失调,这是怎样一种情况?这个新名词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视野,于是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感统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严格地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这类孩子智力正常,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他们的症状表现为:喜欢捣蛋、恶作剧,容易与人冲突,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不合群,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

当看到这里时我很自责,作为老师,没有了解情况就对学生妄下结论,这对他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为自己对这种病症的无知而惭愧。

三、矫正与发展指导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他进行格外关注:

第一,推崇“差异的平等”,保护差异。

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观中有一种思想为“差异的平等”。一是同质的平等;二是差异或异质的平等,就是使用不同标准、要求,评价不同的对象。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所推崇的就是这种异质的平等观,强调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摒弃一切歧视,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主张接受一切差异,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大力提倡教育者应把关注的视线投向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特性的受教育者个体。针对他的情况,适当调整评价标准,例如,背书当天完不成可以让他第二天来,但一定要背出来;别人默写错四个要重新默写,他可以错五个重默等等。当然告诉他,下次他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一样,下次要比这次好。因为追求平等是每个人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这里平等的是老师的爱和关注,差异的是老师实现平等的方法。

第二,运用期望效应,培养自信。

美国科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得出:教师对学生暗含某种期望的关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励,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他某一次上课发言准确时(尤其是他擅长的历史知识),我鼓励他,让他能更集中注意力;当他及时上交简单的作业后,我就表扬他,给他加分奖星,期待他能有更优的表现。捕捉他的闪光点,培养他的自信心,用教师的关心和爱心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对自我行为的严格要求。

第三,设立可见目标,获取动力。

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研究表明:动力来自于可见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行目标,才能切实达成目标。记得上学期期末阶段,班级开展了玩魔方活动,这个学生也对魔方着迷,语文课上也在玩,我发现后收走他的魔方,但是在他的耳边告诉他,等他期末考试考满70分就还给他。因为他的智力正常,之前考试不及格是因为他写字速度慢,自控力差,当然也有长时间不听讲导致不会等因素造成的。当他看到老师为他定的目标不是那么苛刻时,他笑着说:“如果我考到70分,你一定要把魔方还给我!”我说:“一言为定!”从那以后,这个学生还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做小动作时,老师轻轻敲敲他的桌子,他立马明白,要认真听讲,尽管有时只是短暂的五分钟;趴在桌上,笔杆不动时,老师轻轻附在他耳边提醒魔方的事,他立即像触电一样开始书写,尽管并不能从一而终地写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提醒与督促,学生期末阶段的表现可谓有了长足的进步,上课听讲的时间长了,作业也愿意多写一些了,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期末在江阴市的统一测试中,他竟然考出了八十几分的成绩。这对于他、家长、老师都是一种欣慰。当拿到老师还给他的魔方和进步奖奖状的那一刻,他的笑容是那样可爱。

四、结论与思考

这一个案例让我想到了融合教育,回归主流,追求平等,针对不同的特质设计不同的目标,以合作的方式将特质融合在主流之内的教育理念;想起了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世界的关爱,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想起了陶行知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要做到心理相容,用心栽培幼苗,用情滋润蓓蕾,用爱等待花开;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爱能把人带向喜悦和愉快”。教师在把爱心献给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学困生更要倾注特别的爱,爱心能浇灌特别的花,对于这些特别的花朵,教师要有一颗容纳、包涵之心,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错,相信发展的道理。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一是这样的教育开始得有些晚,没能及早了解学生,失去比较多的帮助机会。有专家指出,对患“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6岁前是最佳预防期,7-10 岁为最佳治疗期,12岁为可治上限;二是对这个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也只进行了一年左右,效果并不突出,而且呈现不断反复的状态,需要教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三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都比较缺乏,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不能仅靠某些人的力量进行,涉及医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