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辟一块田,出出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辟一块田,出出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索伦・威尤夫,丹麦农民,或者说--哲学家。

索伦有60公顷土地,其中35公顷是继承父母的,另外25公顷是从3位邻居手中购买的。索伦的田里种了很多芦笋。在丹麦,芦笋因为珍贵,所以昂贵,一公斤芦笋售价75克朗(1克朗约合人民币1.17元)。如今,有30多家丹麦的酒店或餐厅从索伦家订购芦笋。索伦一家的税前年收入为37万克朗,其中一半用来交税。据介绍,即便如此,这样的收入也非常不错,因为教育和医疗的费用,实际上都包含在税收当中。

索伦说,做一个农民,即便是在收成不好的年份,“我也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极为充实。

当然,我们以索伦为主人公,重点不是在于他通过种地获得了多少收入,也不是他为国家税务做出了多大贡献,而是他的种田之旅,以及从中收获的欢乐。

与自然相处,坚持“物尽其用”就没错。

1976年,索伦首次迈入北非。他先去了突尼斯,随后前往阿尔及利亚。1979年,索伦去了埃及,同年,摩洛哥和欧洲的葡萄牙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突尼斯,索伦与当地人一起农耕,感受当地文化。他此次旅行的“课题”是:“自然界在当地人生活中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索伦发现,当地人善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界中的多数植物,他们都能物尽其用。同他们一起干活时,索伦逐渐与农作物更加“亲密地接触”。

在阿尔及利亚,索伦住在一个在建大坝附近,大坝由中国工人修建。据索伦回忆,闲暇时,这些中国工人会打理菜园,从当地小溪中取水灌溉农作物秧苗。收获的蔬菜,一部分卖给阿尔及利亚的城里人。

在北部城市埃尔费由姆,索伦与一名学农业的巴勒斯坦学生住在一起,后者向索伦讲述了尼罗河流域的农作物种植史。至今,索伦还记得对方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农作物种植的关键一点是实现水与土地的平衡。

旅行中不是追求浮光掠影的美景,而是学习。

现在,索伦的足迹已经遍及非洲、欧洲、南美洲和亚洲。他有一种感受:旅行的次数越多,就越发感到人与人是相通的,人和人可以变得更亲近。他还会根据自己的旅行经历告诉你,芒果是肯尼亚的最好吃,菠萝还是泰国最棒,而只有去基苏木才能看到奇怪的红香蕉。

索伦一路走,一路吃,但是他不是追求旅途中浮光掠影的美景,而是一路学习,一路思考。

索伦去过肯尼亚两次,除了对美食的品味,他还注意到当地人在种植糖类农作物时会经常遭遇黑曼巴蛇。对此,索伦充满恐惧和疑问:生与死,又该如何平衡?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索伦吃的是水果、玉米和土豆,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非常明显的生物多样性。在泰国,他称当地的菠萝为“世界第一”,不过,他在这个国家的核心发现是,人、土地和农作物的平衡是不断变化的,“一切以人为准”。

思索与走路一样,都是为了能够前进。

四处旅行让索伦的语言潜力得以挖掘,他觉得自己的英语、德语和法语都学得非常棒。除了学语言,他最热衷的当然还是观察各地农业。

历数所有旅行之地,索伦尤其钟爱法国的布列塔尼大区,因为那里有非常出色的农民和无与伦比的气候。在欧洲之外,索伦发现亚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以及南美人在烹饪时,都会用到一种农作物:香菜。之后,索伦就在自家的一块地里种了3个不同品种的香菜。

如今,索伦依旧边走边研究,他将在种田领域一战到底。而索伦这样出仕生活,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活的态度值得一直忙于事业的人们学习:再忙也别忘了生活。

那些年,他们躬耕田园,欢乐无限。

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就起来整理荒芜的田地,直到月亮高挂才扛着锄头、披着月光归去。陶渊明仿佛就是世外桃源的代言人,典型的田园生活,朴实中含带恬淡自得的乐趣。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深处传来阵阵欢歌笑语,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荷叶忽然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渔人的小船顺流而下划来了。从优美的意境和竹林中传出的一片喧笑声中,可以看出这些勤劳纯朴的劳动者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王维早就告诉我们“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了。

让・雅克・卢梭:作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44岁时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也是在隐居中,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被田园生活激发出来,他写出诸多著作,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