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小儿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小儿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院内获得性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550例0~6岁住院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230例,对照组220例。观察组自入院起每日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1.0 g口服。比较两组院内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内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关键词】 小儿; 院内感染; 双歧杆菌; 预防; 思连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15

胃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是院感的主要类型,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儿科病房院感发生率高达5%~44%[1],目前尚无预防的有效策略。益生菌治疗和预防急性腹泻的作用已达共识,但预防院内胃肠道感染的结果尚有争议[2-3]。鉴于目前益生菌预防院感的报道多为国外数据,且以乳酸杆菌为主,而复合型益生菌毕竟不同于单种菌属,因此,本文进行了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思连康)在儿科病房预防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本院儿科2010年9月-2012年9月1~10岁住院患儿。剔除标准:(1)因腹泻病入院需服用益生菌制剂患儿。(2)生命体征不稳定,需高级生命支持的危重儿;新生儿中的早产低体重儿。(3)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患儿。(4)罹患肿瘤或严重慢性疾病患儿。(5)遗传代谢疾病患儿。(6)预计住院时间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入院常规治疗,包括降温、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自入院起每天口服一次双歧杆菌四联活菌1.0 g(思连康,杭州龙达新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0.5 g/片;其中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分别≥0.5×105 CFU,腊样芽孢杆菌≥0.5×105CFU,溶于30 ml3次水样腹泻,伴或不伴呕吐、发热;排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咽炎、鼻炎、鼻窦炎、中耳炎)以及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电解质/血气/CRP/血培养/粪细菌真菌和病毒检测结果)的变化[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呼吸道感染 发生疱疹性咽峡炎15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12例);出现肺部感染14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11例),提示有细菌感染(复查血常规、CRP增高)者20例(观察组6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胃肠道感染 观察组粪轮状病毒阳性、大便常规WBC≥2+、提示细菌感染、需口服或静脉补液患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胃肠道感染情况 例(%)

组别 粪轮状

病毒阳性 大便常规

WBC≥2+ 提示细菌

感染 需口服或

静脉补液

观察组(n=230) 5(2.17) 2(0.87) 9(3.91) 15(6.52)

对照组(n=220) 16(7.27) 11(5) 21(9.55) 56(25.45)

3 讨论

我国一项针对综合医院5614例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院感现患率为4%~8%[5],另一项针对86例儿科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现患率为4.65%;而院感发生率则更高,在发达国家儿科病房院感发生率达5%~44%。加强手卫生、接种疫苗等措施通常效果不佳[6]。本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思连康)可显著降低儿科病房1~10岁患儿医院获得性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有关益生菌预防院内胃肠道感染,在一项81例1~36月龄患儿的RCT中证实:与安慰剂组相比,给予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了发生院内腹泻的风险[7];林广裕等[5]研究认为儿科住院患者加用益生菌制剂能减少院内肠炎的发生;有学者等通过对742例1~18岁患儿进行的一项RCT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可以显著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发生院内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风险,认为给予乳酸杆菌不仅降低了院内胃肠道感染的总人数,同时也缩短了症状持续时间[8];也有学者对此持相反观点,有学者在一项对220例1~18月龄婴幼儿的研究中并未证实乳酸杆菌有预防院内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9]。笔者针对1~10岁这一本院儿科病房主要住院年龄段患儿的研究显示: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以显著降低院内胃肠道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7 d感染风险也增加。粪轮状病毒阳性者21例,另有30例患儿提示存在细菌感染。此前鲜有益生菌预防新生儿院感的报道。

有关益生菌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婴儿感染方面的报道较少[10],本研究显示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关于思连康预防院内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证实益生菌对宿主的有益作用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功能[11];体内外研究显示益生菌具有:(1)激活巨噬细胞,改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2)平衡促炎和抗炎反应细胞因子之间的作用(3)增加血循环中免疫球蛋白A、M和G的数量;(4)增加粪便中免疫球蛋白A的浓度等功效[12]。

正常人体胃肠道菌落是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具有免疫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与其他菌落竞争等作用。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入院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儿、早产低体重儿等院感风险较大的患儿未纳入观察;限于本院条件,免疫、神经、血液、肿瘤、遗传代谢等系统疾病无法获得足够病源;部分院感病例病原学结果不详。双歧杆菌四连活菌(思连康)可有效预防医院内获得性胃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值得在儿科住院患儿特别是1~12个月龄婴儿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Spinder-Vesel A ,Bengmark S, Vovk I, et al. Synbiotics, prebiotics, glutamine, or peptide i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 randomized study in trauma patients[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7,31(2):119-126.

[2] 陈英,逯军,甘英文.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75-1582.

[3] 邓珏,吴守采.儿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6(17):57-60.

[4] Posfay-Barbe K M,Zerr D M,Pittet D.Infection control in paediatrics[J].Lancet Infect Dis,2008,8(1):19-31.

[5] 林广裕,林冬丽.益生菌制剂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63-65.

[6] Saaverdra J M.Infection control in paediatrics[J].Nutr Clin Pract ,2007,22(3):351-365.

[7] Rinne M,Kalliomaki M,Arvilommi H,et al.Effect of probiotics and breastfeeding on the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 microbiota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J].J Pediatr,2005,147(2):186-191.

[8] Viljanen M,Kuitunen M,Haahtela T,et al.Probiotic effects on faecal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on faecal IgA in food allergic atopic eczema/dermatitis syndrome infants[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5,16(1):65-71.

[9] Isolauri E,Joensuu J,Suomalainen H,et al.Improved immunogenicity of oral D x RRV reassortant rotavirus vaccine by Lactobacillus casei GG[J].Vaccine,1995,13(3):310-312.

[10] Pessi T, Sütas Y, Hurme M,et al. Interleukin-10 generation in atopic children following ora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J].Clin Exp Allery,2000,30(12):1804-1808.

[11] Majamaa H, Isolauri E, Saxelin M, et al.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1995,20(3):333-338.

[12] Warren I,Lee E M,Marin H K.益生菌制剂预防和治疗医源性感染:现有科学证据以及推荐建议[C].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2007:286-294.

(收稿日期:2012-12-04)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