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挑战中奋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挑战中奋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最低谷的时期,全市8所农广校招生不到200人。面对没有学生的窘境,教职员工情绪低落,部分人开始怀疑农广校教育的前景,有的农广校人员流失,有的则“阵地”丢失。

2005年3月,高彬被任命为襄樊市农广校校长(2010年11月26日,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成为全市农广校系统的领头人。尔后,襄阳市农广校招生工作开始有所起色,2005年全市招生达到了497人,打了一个“翻身仗”,从此,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到2010年,招生人数达1675人。2010年,襄阳市农广校承担农民培训阳光工程任务占全市培训任务的55%,真正发挥了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巨大的变化,重振了全市农广校教职员工的信心。

襄阳市农广校如今的良好局面,得益于农民教育培训的好政策,得益于主管部门与上级农广校的支持,也是教职员工努力拼搏的结果,更有临危受命的襄阳市农广校校长高彬的功劳,在她的带领下,襄阳市农广校在逆境中重振。

破局

高彬是农广校的“老兵”,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广校工作,经历了农广校发展中的起起伏伏,她了解农广校,热爱农广校。上任襄阳市农广校校长后,她坚信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关键是要找回信心,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经多方调查和思考,高彬将中专招生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她认为此方向正确,又切实可行。首先,农广校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教育应是立校之本;其次,在农广校发展的最艰难时期,有不少兄弟校已摸索出比较可行的办学模式,可以借鉴参考;再次,在襄阳市农广校的低谷期,整个中职教育也都处于低谷,但农民工就业形势正在向有利于中职教育的方向迅速转变。

基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把握,高彬上任后,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市农广校工作会议,介绍巴东、宜都等兄弟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农广校工作必须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重振旗鼓”的工作思路,并规划了三年工作目标,会议给与会分校教职员工巨大鼓舞。各分校采取积极措施,多形式开展招生宣传;结合各分校实际情况,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办脱产的,有搞联办的,有与初中接轨的,也有与“技能培训”衔接的。

2005年招生工作中,老河口市农广校表现最为突出,他们与汉江职业培训学校联办中专,中职教育与“阳光工程”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学员的培训、就业、学历教育以及学费等问题,在培训机构、用工单位以及学员之间架起了一条有益的桥梁,当年该校招收中专学员258人。

老河口市农广校的成功,为襄阳市农广校树立了一面旗帜。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老河口市分校联办中专学历教育的成功,2006年3月,高彬再次组织人员到老河口座谈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以农广校简报形式下发各地,鼓励各分校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加快恢复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全市农广校教职员工精神振奋,主动出击,广泛寻找联合办学伙伴,2006年全市招生人数再度翻番。通过两年的努力,农广校工作局面终于打开了。

规范

2007―2009年,襄阳市农广校招生工作不断上台阶,同农广校联合办学的民办机构达19所,成绩突出,高彬同志也先后获得了“全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农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高彬选择了冷静,她清晰地认识到,襄阳市农广校的中专教育恢复是通过联办途径实现的,而在联办中各地的方式方法不统一,不规范。要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规范办学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规范办学,高彬提出“以我为主,强化对联合办学的管理”,首先厘清农广校与其他办学机构的关系。学员取得农广校的学籍,所以必须以“我”(即农广校)为主,招生宣传、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农广校的办学政策,联办学校必须接受农广校的统一管理。根据此思路,高彬作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一是选择符合要求的联办学校。社会办学机构良莠不齐,农广校从办学资质、办学规模、办学声誉等多方面审核,选择对联办意愿强烈、接受农广校统一管理和指导的办学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达不到要求的,违背农广校办学宗旨的,不与之进行合作。

二是严格执行合作协议。与各联办机构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协议内容包含各个办学环节,责权利明确,并按照协议严格执行。

三是规范“农广校”名称的使用。在联办机构使用“农广校”名称方面,农广校严格把握尺度,坚决杜绝“混淆视听”或者“浑水摸鱼”现象发生。在各媒体上的宣传内容、招生宣传单、录取通知书、就业协议等可能涉及到农广校名称的情况均需农广校审查。

三是对联办学校定期巡查。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分管中专的校长或专职管理人员每星期要到联办学校了解情况,以随时掌握联办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动向。

2010年5月,湖北省农广校召开全省农广校中职资助暨教学管理培训研讨会,高彬同志代表全市作了题为《注重环节狠抓细节――努力提高农广校办学质量》的典型发言。这也是湖北省农广校对襄阳市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的肯定。

拓展

取得成绩后,高彬再接再厉,她认为:只有不断拓展农民培训的形式,不断创新,农广校的工作才能持续推进,农广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2006年,作为襄阳市农广校科技项目的主持人,高彬组织撰写了《襄樊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示范村建设项目书》,被襄阳市科技局批准实施,经费3万元。在谷城县农广校的配合下,该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围绕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目标,通过示范村建设,建立了标准化的农民科技书屋;并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指导示范村形成了蔬菜主导产业,支持示范村建立和完善了大棚、绿色植保、节水灌溉等设施。项目建设两年来,示范村农民科学素质整体得到提升,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提高。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分类培训与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素质提升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经验,对襄阳市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2009年7月,该项目通过襄阳市科技局专家组验收,并获得襄阳市2010年度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这也是襄阳市农广校首次获得的项目成果奖。

此外,襄阳市农广校还结合国家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撰写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书,并向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了《襄樊市现代蔬菜产业技术农民培训示范村建设项目》,获得项目资金3万元。2010年6月,高彬带队在示范村刘古岗村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开展了第一期培训。

高彬通过实干,为襄阳市农广校做出了成绩,增强了襄阳市农广校的办学能力及社会影响力。高彬用实际行动表现了对农广校的热爱,她昂扬的斗志,展现出农广人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

湖北省襄阳市农广校

夏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