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中国海“国家宝藏”探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中国海“国家宝藏”探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南海1号”打捞功德圆满

正在热映的电影《惊天夺宝》,英文片名直译是《国家宝藏》,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名字。不管是建筑、艺术品、珠宝还是字画、陶瓷,家有传家之宝,国有镇国之宝,我们都期待了解寻宝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

最近我国就有国家宝藏重见天日,它就是南宋沉船“南海1号”。2007年12月28日上午,经过20多海里水上移动和360米陆地平移后,装载“南海1号”古船的重达5600吨的沉箱正式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历时9个月的整体打捞工程画上圆满句号。

保守估计,“南海1号”载有10万件瓷器,还有数万枚从汉代至宋代的古钱币、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观音像、朱砂、胭脂盒……有人估计其价值3000亿美元,广东省文化厅虽早已表示具体估值无从谈起,但也说明从文物市场价值来衡量,“南海1号”文物的价值确实高得惊人。

世人欲见“南海1号”真容,还得再等5~10年!为什么不打开沉箱?因为古船长期沉睡在海底,已经适应了海洋环境,当被打捞出水后,如果马上打开沉箱,船体及文物会因环境的突然变化而遭受破坏。所以“南海1号”进入“水晶宫”后,仍会被“浸泡”在海水中进行保养,海水温度、微生物生长等都要与之前的海洋环境相同。这期间,考古专家则需要用5~10年的时间,充分挖掘其中所蕴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南海为“世界三大沉船坟墓”之一

寻宝界有“一船十墓”之说,意即沉船宝藏多,一船可比得上十座古墓的价值。沉船,宝藏,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寻宝梦。

在海上丝路这条上下千年、连贯亚非欧大陆的古老航道的海底下,隐藏着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见证。1972年,在珠海市三灶岛草堂湾发现一条古沉船,当地村民多次潜入沉船探摸,发现舱内有香果和槟榔,香果药味很浓,估计是唐代阿拉伯国家的商船。经测定,这条沉船的年代稍早于唐代。当年欧

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使东西方贸易的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增加了中国海域的西方沉船数量。法国CMAX公司和瑞典东印度公司基金会等机构,都掌握了不少有关沉没于中国海域的西方商船的背景资料,并提出与中国共同进行水下考古发掘。中国专家估计,在数以千计的沉船中,外国籍沉船约占30%。

台风、暗礁等自然灾害曾使不少漂泊的商船沉睡海底,战争等到为因素又增添了无数水下遗迹。从1278年至1279年,宋元军队在海上先后进行了甲子门海战、十字门(今珠海横琴岛与澳门三岛间的狭窄海道)海战,最后的对崖门海战,宋军被元军包围,2000多艘战船只逃脱800艘,其余全部覆没。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负幼帝在临海的奇石上跳海自尽,南宋王朝遂告灭亡。1991年至1992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员曾先后三次在进行水下调查。在第二次调查时使用声纳寻找,确定了几个沉船点。第三次调查时,则在这些地点潜水,取得一块船板,经测定,年代为距今690+60年,正与史书所载的宋元海战年代基本相符。

随着“南海Ⅰ号”的顺利出水,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南中国海很快为世人所关注,人们对于南中国海域的古沉船充满了好奇。南中国海域被誉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齐名的“世界三大沉船坟墓”之一,而且比其他海域的沉船数量还要多。从海外的古沉船打捞市场来看,全世界海洋中有近300万艘尚未打捞的沉船,据古巴海底勘探专家估计,埋藏在古巴附近加勒比海海床的沉船和古文明遗迹中的财宝,总价值将高达3万亿美元。

在南海海域,究竟埋藏着多少古沉船?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推测,中国海域的沉船起码有上千艘,主要集中在福建沿海、南海诸岛、广东沿海。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推测,有2000艘沉船遗址深埋南中国海。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报告也认为,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

南海文物大盗迈克•哈彻

南中国海的2000余艘沉船,记录了南中国海从宋元明清以来大量中国对外交往的身影,文物价值巨大。

如果没有英国“职业捞宝人”迈克•哈彻的当头一棒,南中国海的古老沉船和沉睡了千百年的宝物,将会是另一种命运。生于1940年,长得五大三粗的迈克•哈彻,从不掩饰对财富的狂热。“我在孤儿院中长大,如饥似渴地阅读寻宝发财的书,希望有一天能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找到大笔宝藏,让自己和孤儿院里的好伙伴过上好日子。回头想来,这些书成为我后来寻宝的心理指南,它们影响了我的一生。”1970年,30岁的哈彻从英国跑到澳大利亚,成立了一家海洋商业打捞公司,打捞二战期间被击沉的商船和军舰,回收商船上运载的锡、橡胶和废旧金属。一个偶然的机会,哈彻在菲律宾海域遇到生命中的第一艘古船――载有中国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哈彻就将该船命名为“中国帆船”。此次,哈彻打捞出2.7万件以景德镇、漳州窑为主的青花瓷器。他试探着把瓷器卖给收藏家,结果大吃一惊:收入数百万美元,比前3年的还多!

自此,哈彻决定改变业务方向――寻找南海古沉船。他再度“好学”起来,出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大学,聘请学者搜集旧航海图和海运情报。

1984年,迈克•哈彻潜心研究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尘封的档案馆里,“哥德马尔森号”吸引了哈彻的目光:1752年冬,“哥德马尔森号”商船满载着瓷器和黄金,从中国广州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这艘船在航行了16天后,触礁沉没。

哈彻费尽心思,在南海海域探测到了这艘沉船。23.9万件青花瓷器,125块金锭、总重达45公斤,还有两门刻有东印度公司缩写VOC的青铜铸炮……打捞出水的文物让哈彻眼花缭乱。哈彻将它们悄悄拉到公海,隐匿一年后,拿出“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国际公约,将沉宝交给荷兰的佳士得拍卖行。此举换回了2000多万美元的回报,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最富有的捞宝家”。

中国水下考古人最心痛的记忆

1999年,哈彻重金聘请的考古人员在荷兰人詹姆斯•哈斯伯格所写的《东印度航行指南》上,发现了惊人的秘密宝藏的线索:“1822年1月14日,‘泰星号’从中国厦门港出发,驶往爪哇。这是一艘长50米、宽10米、重1000多吨的巨型帆船,船上载有200多名乘客和船员,压舱的是100多万件福建德化的瓷器,包括茶具、水杯、化妆盒等。船驶到中沙群岛时,不慎触礁,完全沉没。200名乘客中,只有少数人被路过的‘印第安娜号’救起,其余全部葬身海底。”

哈彻顺藤摸瓜,他找到了“印第安娜号”的航海日志。在发黄的破损资料中,大致锁定了“泰星号”的沉没位置。哈彻带上自己的船队,悄无声息潜入了中国南海水域。1999年5月,“泰星号”百万件瓷器出水,全部出自康熙年间的中国四大官窑,几乎都是精品。为谋求更高的价值,哈彻命令手下的人将其中60多万件品色相对较差的砸碎,剩下的30多万件精品拿到德国拍卖,拍卖9天,4000万美元被哈彻尽收囊中。

砸碎的“泰星号”60多万件瓷器,成为中国考古界最心痛的记忆。如果再不进行沉船打捞,中国的损失将更加惨重。2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力已今非昔比,考古人员全力以赴打捞“南海1号”,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被哈彻们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