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泰国学生汉语颜色词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泰国学生汉语颜色词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语言学习者在使用颜色词时产生语法、文化内涵的理解等方面的错误。所以这就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但要进行简单的颜色词语音、写法和意思上的讲解,还要对颜色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地对比和讲解。从而避免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一些偏差和错误。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偏差和错误;教学建议;教学策略

颜色词在语言使用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颜色词。在《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中,对颜色词及相关词的分类是这样的:甲级词汇包括:白、黑、黑板、红、黄、蓝、绿、青年。乙级词汇包括:白、白菜、白天、黑暗、红茶、红旗、黄瓜、黄油。丙级词汇包括:白白、苍白、蛋白质、黑夜、黄昏、黄色、灰、灰尘、灰心、洁白、明白、青菜、青春、青蛙。丁级词汇包括:白酒、碧绿、翠绿、分红、黑白、红领巾、黄金、空白、沥青、坦白、通红、鲜红、雪白、棕色。

《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对颜色词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考试中涉及的颜色词也是比较多的。另外,根据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洁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得出的各国留学生对汉语颜色词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颜色词的使用情况①。

表中的“字”代表颜色词作为“字”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词”代表颜色词作为“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

由上面的颜色词使用频率表格可以看出,颜色词的使用频率也是非常高的,说明颜色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经常性的特点。

由于泰国本土教师缺乏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所以他们也不会在教学中深入地讲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泰国的汉语教学中,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教学是缺失的,或者是严重不足的。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②对颜色词的学习要求仅限于常用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对于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对外汉语教材或书籍没有过多涉及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

在泰国用的比较广泛的汉语教材是杨寄洲先生主编的《初级汉语教程上》,在这本书,只有三课涉及到了颜色词。即第六课,“他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中的“绿色”。第八课“白天我们都忙着工作”中的“白”。第二十课中的“他开始脸红了。”中的“红”。而且对颜色词的讲解也仅限于语法或词法内容,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根本就没有提及。这就导致了在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理解上也存在着错误。如,“戴绿帽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这不好的寓意,但在泰国或是其他国家,戴绿色的帽子并没有不好的意思,所以如果不给学生讲解颜色次的文化内涵,就会让学生产生一些误解。

故此,笔者认为在词汇教学中,适当加入词汇所带表的文化内涵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使教学活动的内容多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调整和优化对外汉语教材,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对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的学习应该予以重视,在教材的编排上,插入更多的关于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的内容,而且在编排上,更加的系统性、集中性和完整性。

2.教学上调整和优化,首先由易到难,然后,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加深对颜色词文化内涵的讲解。另外,要针对某些难以理解的颜色词或经常出错的颜色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印象。

3.增加趣味性,活跃的课堂气氛,幽默的教学风格,愉快的学习体验等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制作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教具。并列举一些错误使用汉语颜色词,而且可笑的例子或故事。

总之,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具有着相同和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对外汉语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的一种途径。需要在教材上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将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的内容编排得更集中、更系统、更完整。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多途径辅助教学,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来加深学生对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的印象,避免或减少使用的错误率。

注释:

①王洁.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5.

②国家对外汉语领导教学小组办公室编.汉语水平等级与语法等级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P.24.

参考文献:

[1]王洁.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颜色词教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5.

[2]国家对外汉语领导教学小组办公室编.汉语水平等级与语法等级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P.24.

[3]张占一.如何处理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5]吕文华.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