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密结能力之网,广捕素养之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密结能力之网,广捕素养之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学习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结牢兴趣、习惯、能力、桥梁之网,以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兴趣 习惯 能力 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策略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涵养。它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个性和人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仅依靠课堂系统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帮助学生密结兴趣、习惯、能力、桥梁之网,从而捕语文素养之鱼。

一、多种途径,结兴趣之网,培养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求知、探索与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兴趣在课内外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1.声情并茂,内容吸引。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被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认识事物。选入语文教材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盎然;有的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感,引人入胜……教师可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讲述吸引学生,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认识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让学生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借机推荐一些好书、好文章,引领学生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迁移到课外。

2.形式多样,活动引领。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好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把校外、课外的信息引入课堂,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扩展到生活中,注重学生课后拓展与延续,从大语文观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例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美文诵读比赛、办手抄小报、演课本剧等,把学生从封闭单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语文,不断汲取“活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体会活用语文的成功之乐,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二、点滴做起,结习惯之网,增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我们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必须关注孩子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果能主动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就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们要把握住小学学习查字、词典的黄金阶段,把查字典与阅读、写作、比赛等结合起来,督促孩子运用,让孩子会查字、词典的同时,熟练成一种技能,养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对工具书有亲近感,并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学习新课或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求孩子把字典置于身边,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等障碍时,能通过自查字典予以解决。以小小字词典,让学生大大受益。

2.批注的习惯。

批注,即阅读时把读书的感悟、心中的疑惑,圈圈点点,写写记记,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读书时养成做批注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潜心阅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时写批注的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其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进行阅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促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符号进行批注。常用符号主要有: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画波浪线“”或直线“――”;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标圈点“。。。”;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加问号“?”;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加感叹号“!”,等等。

心理专家说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并以一定时间为间隔进行强化。所以我们必须一方面强调批注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优秀批注的公布表扬,检查、监督学生,使之成为学生自觉、自动、自主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热情。

3.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记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可以提高写作、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记读书笔记的方式一般有四种:一是卡片式笔记,将摘记的内容分类记在备好的卡片上。二是摘要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将重要内容或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三是批注式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随时将自己的感悟、联想、疑问等以眉批的形式写在书上,也可以对有关语句画记号、标重点。四是读后感式笔记,也就是针对书中的有关内容,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写出体会。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对优美词句等进行摘抄,也可以要求学生写感悟,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高,阅读热情不断高涨,学以致用,找到窍门,提高阅读能力,课外自觉阅读。

4.讨论交流的习惯。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宽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加深对读物理解的最佳方式。交流可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也可采用主题报告会、主题辩论会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加快阅读速度,提高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授之以渔,结能力之网,提高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深入性。

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需不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东西,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课内外语文学习积极性。

1.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有朗读、默读、背诵等法。朗读,即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可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强理解能力,培养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敏锐的感悟力。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的遍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话语、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默读更能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中,用心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被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深深感动。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教师可根据文章长短灵活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等方法,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掌握“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由初读到细读再到深读进而熟读,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不仅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中心,学习写作方法、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由速读到回读再到精读进而背诵,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如文章较长,可采用“速读”的方法,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作业或心中的疑惑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对于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一定要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熟读成诵。

四、广开源头,结桥梁之网,拓宽课内外学习的途径。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教师要把好由课内到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领略更广阔的天地。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有120篇(段),推荐学生阅读的材料涵盖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等,还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读物,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采用朗读、欣赏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强烈愿望。我们还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如向喜欢探险的学生推荐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向喜欢旅游的学生推荐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向喜欢幻想的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等等。

2.以教材为依托,拓宽阅读渠道。

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内容富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深层渗透,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让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自然生活中学习语文,通过网络、媒体、课外阅读丰富学习生活。如在教学《匆匆》后,可与学生共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学《少年闰土》后,可建议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教师还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平行迁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时,可布置学生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风民俗,既可写一个调查报告,又可做一份手抄报。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帮助学生结牢耐用之网,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以课内的经典阅读带动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并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使语文课堂训练和课堂以外的各项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