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教学中增加科学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教学中增加科学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而孩子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上,强化科学教师的科学课程资源意识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提到学校科学课程资源,不少老师认为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等书籍。教材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它们决不是科学教育课程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之内的课程资源种类很多,除了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还应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生态园、科技园地,甚至花草树木等。还有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是个神秘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科学课程资源,它们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更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例如,以一棵小树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种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吗?有些树为什么到了秋天会落叶?水分在树内是怎样运输的?树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何证明它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哪些昆虫对它的生长造成危害?如何防止这种昆虫对它的侵害?如果没有阳光,小树能活下去吗?能活多久?它与我们人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孩子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学校和社会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存在,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生活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讲解《生态环境》、《环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课程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生存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诸如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水面上漂着浮萍,蜻蜓、蜘蛛在活动,池塘中的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都是我研究的对象: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如果水受到了污染,哪种生物首先受到伤害?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水源,使它免受或少受污染?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由对水源的思考,你对我们的周围环保有哪些建议?这样,平凡的事物便可被我们用来作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动植物,理解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环保重要意义等方面具体、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

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我们学校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许多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利用好了,便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面对这笔财富,我们教研组赵水灵老师便对分布于各个学生家庭中、手中的图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自己小小的图书馆,并对每位学生手中的科普读物进行普查登记,随后对它们进行整理分类,按顺序将这部分读物登记在册。有了这样的小册子,每位同学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爱好向拥有的同学借阅了。这种做法得到其他老师的赞同和效仿,经过两年的实践,赵老师的8个班中,不仅存在于每位学生手中的图书资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立足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开辟科教天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如能将老师与学生发动起来,自己动手建设生态园、生态馆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有帮助。说到利用校园土地丰富课堂,教研组老师们利用科学教室后面的土地开辟了一片种植园,春天来了时,孩子们便认真且有序的种下自己想要研究的植物,不仅丰富了教材四年级《种子发芽了》、五年级《春天的故事》等单元,同时在观察记录中,为科学课堂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锻炼了孩子正确科学概念的形成,学会对自然现象的准确认识。针对种植园的学生活动,杨洁老师的一篇文章《种子发芽了》记录下孩子们种植过程的点点滴滴,发表于2011年第1期《科学课》杂志中,这些活动的延续预示着老师们开始逐步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组教师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比如:航模、科技制作班。并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进行科学课参观学习。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科学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小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转变,因而对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的科学教师,要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自觉把握科学教育内在的规律,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