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语言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语言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代佛像的产生与发展

佛像诞生于公元前六至七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855年左右觉悟成佛,开始宣传佛教,尊称释迦摩尼。孔雀王朝的统治者阿育王大力提倡佛教,佛教成为印度的国教之后,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佛教造像。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出现了以普度众生为最高理想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流行后,佛教造像进而向邻国传播。

大约在两汉之际,汉明帝永平(67年)佛教传入我国,经过逐渐适应,慢慢流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造像形式。到了魏晋之际,犍陀罗式、笈多式的佛教造像模式开始在中国流行,隋唐时的佛教艺术有了明显转变,让中国佛教造像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本民族自己的风格。五代宋之后,在佛像中还出现许多罗汉雕塑,此时的佛像已吸收了浓厚的中国色彩,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已成为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产物,所以,中国古代佛像经历了一个从“梵式”到“汉式”的风格变化过程。

中国古代佛像各时期的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佛像造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受当时各个朝代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时代精神所影响。佛像雕塑的造型由早期肢体肥壮,衣纹紧贴身上等特点在南北朝初期风格转向秀骨清像,再经由隋唐时期佛像庄严丰满,五代两宋的佛像少了几分神秘感更加人间化,在元明清时期佛像更为接近生活,是世俗文化下的产物。

1.初始期佛像的特点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佛像特点的是北魏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早期佛像特点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外来佛像的风格,竭力想说明佛像的源远流长之意,反应出犍陀罗、笈多佛教艺术和中国龟兹、凉州石窟样式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后经发展,佛像上均雕饰着华丽的背光和头光,技法已呈现从平刀刀法向圆刀刀法过渡的趋势,风格从深厚粗犷转到优雅端庄的作风上来,形成了风靡一世的“秀骨清像”的造像艺术。其造像艺术更为中国化、世俗化,从而在中国佛教艺术的形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后来佛教造像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2.黄金期佛像的特点

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把幻想的宗教世界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把外来艺术的精华水融地融入本民族的传统艺术中,自成风格,产生了新的佛教艺术。这时的佛教造像,形貌壮丽,文雅敦厚、富于人情味,表现出盛唐典丽辉煌的气魄。

3.衰落期佛像的特点

五代、北宋、西夏、元四个时代,是佛教艺术的衰落期。这个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题材布局、表现技法等均承袭前代,但已没有唐代圆润流畅,华贵富丽的风格,相反却表现出进一步世俗化与写实化的倾向。佛像造型上运用写实夸张互补手法,赋予人物鲜明特征,有很强感染力。此时期的佛像姿态随意,无不显示出浓厚的中国特色,贴近民族化,生活化成为中国世俗的审美风格,是当时我国时展的产物。

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语言的内在思想

中国古代佛像的发展由开始的印度风格逐渐发展成为本民族自己特有的风格,佛像在每个时期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造型特点,丰富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内容,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国古代佛像的光辉之所以历经千百年依然璀璨,是因为在他的形式之下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足以让人们一直敬仰着他,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

1.中国古代佛像造型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佛像蕴含着浓厚的装饰美学意味,以大同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为例,其对称式的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便显示出一种浓浓的虚拟成份的装饰趣味,从而给人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性和肃穆感。以线为美的美学特点也体现在古代佛像的造型上,如用粗硬遒劲的线来雕塑天王力士;而用纤细柔和的线形刻画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以线成型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延续下来的表现方法,与中国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力。宗教艺术为了渲染超自然的巨力,常常运用重复美学的技法,使人的感官进入一个超越客观世界的状态。在云冈石窟中就常有佛龛面上遍布成千上万同样佛像的单元重复做法,使整体的佛像造像空间有了一种庄严地神圣感。这些美学思想在古代佛教造像上得以体现,使佛像不仅有了得体的形式感,而且还是有思想性的艺术产物。通过对中国古代佛像的美学分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佛像由内到外美的缘由。

2.中国古代佛像造型的人文思想

中国古代佛像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都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兼容性。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为了得以在中国发展,一直在迎合发展的需要,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也一直随着朝代的更替从西向东发生着变化,最后形成中国化的佛像艺术。随着佛像世俗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人情味,佛像的含情脉脉、窃窃私语,也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了对人的力量的崇拜和对完美人性的称颂。在涅造像中,使人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了人生的意义,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在佛像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国古代佛像造型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艺术体现着我国的哲学思想,从佛像造像的空间位置来看,佛像在中间,菩萨、弟子依次排列,这就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礼”,佛像造型还注重天人合一,即天与人由心相连,在造像时融合外来文化,在不断汉化的过程中佛教精神宏扬佛是人不是神,人性就是佛性.这是天人合一的体现,也体现着佛教精神的物化。佛教教义本身就有圆满通达之意,与儒家道家文化不谋而合。在佛教造像中,释迦摩尼的左右服侍文殊与普贤,分别代表智德与理德,而理代表事物之本,智代表思维方式,理与智德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所以释迦摩尼的左右服侍,不仅反应了儒家思想,也论证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且两人自身就是认识与实践关系的体验与实践者。

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艺术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巨大的艺术宝库,不仅为研究中国佛教和中国雕塑史提供了一大批实物资料,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它的出现给中国雕塑的发展引进了新鲜的血液,使中国人像雕塑第一次出现了巨大、坚硬、崇高、权威的概念,打破了中国传统造像技法,中国古代佛像的佛教教义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佛像造型艺术也对我国当代的雕塑创作有很多的学习借鉴意义,对它的学习是当代雕塑发展重要的一课,对当代雕塑创作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