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语用”型阅读课堂有效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语用”型阅读课堂有效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根据新课标精神,有效地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关注字词,培养概括能力,巧设仿写,实现迁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关注字词,夯实语用基础

众所周知,关注字词、品味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将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语境中领悟词语

字词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词语的准确运用,还原语境,体会词语的文化内涵。在教学“鳞”这个字时,我让学生组词,学生组的一个“遍体鳞伤”令人赞赏,接着,学生组的成语层出不穷,如果这些成语仅仅是为组词而组词,就可惜了。当一个学生提到了“隐鳞戢翼”时,我马上追问:“谁知道这个词描述的是什么意思?”一个看似普通的临时性问题,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一个学生说:“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我把这句话的出处告诉学生――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巨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另一个学生马上说:“成语的深层次意思可能是古代人隐居起来等待时机的到来。”对啊,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就是比喻贤者隐居起来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了词语,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2.在比较中品读词语

语言文字是有感情、有内涵的,值得读者反复体会。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必须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人性之美、彰显的精神力量有深刻的感受。我们在理解词语时,不仅应了解词语的意思,还应透过表象感悟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感受语言的温度。我在教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

“可恶的……”第三个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热那亚的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师: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扔”而用“砸”呢?

生:“砸”说明少年此时很生气。

生:意大利少年此时看到大家都在侮辱自己的祖国,他义愤填膺,尽管很需要钱,但他仍毫不犹豫地“砸”出去。

生:一个“砸”字形象地表现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大义凛然地维护祖国的尊严。

通过在比较中品读这一个“砸”字,让学生感受意大利少年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二、加强练习,培养概括能力

有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语言感受、品味、理解的能力,而忽视培养组织语言和概括语言的能力,学生把握整体、捕捉要点、梳理文脉的能力较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呢?

1.从文章题目入手

题目俗称文章的“眼睛”。教材中许多文章的题目能概括其主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渗透这一点。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文《欲速则不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的意思;“达”是“达到”的意思。还应让他们知道课文题目《欲速则不达》说的是过于性急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的概括。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结果速度却更慢。从题目中学生也能知道课文的寓意:遇事时,不能急躁鲁莽,要谨慎小心,不然会给自己招来失败,反而达不到目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2.抓中心句

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甚至全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这样的语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段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能高度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多美的小镇的早晨!”的段落,学生很快能找到是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同时课文这三个自然段中又分别从“安静的”“热闹的”“忙碌的”三方面描写小镇早晨的三个不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又恰好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样,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这一中心句的概括作用,也有利于其今后类似的写作。

3.捕捉关键词

学会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抓住关键词把握文意是培养概括能力的重要举措。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美丽的武夷山》一文,课文主要写了武夷山的哪几个方面呢?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山势险峻”“溪水很清”“溪水很静”“风景画”“如诗如画”,可概括为: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样概括轻巧而方便,简练而准确。

4.指导复述课文

教给学生复述要领,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形式。如,教学《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一课,复述时应先指导学生找出小姑娘从不愿长大到变成善良、能干的好孩子的一系列变化的句子,重点在课文第8~12自然段中,把小姑娘做出努力以及渴望长大的句子找出来,再让学生读读这些句子,并说说哪些词句是重点,边阅读边批注、记忆,然后让学生借助读书笔记练习复述。学生可以自己先复述,然后在小组内复述,最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在反复复述中让学生深切体会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做一个像小姑娘一样善良、能干、懂事的好孩子,而且在复述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巧设仿写,实现迁移运用

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每一篇课文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教学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教材中精美的语言,在结合语境揣摩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形式的仿写,可以促进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迁移语言。

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大量的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如教学《花之咏》这篇课文,诗人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充满着瑰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在教学时,引领学生进行了语言形式的仿写,如课文中“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我让学生用这一句典型句式“我是……,我是……,我也是……。”进行仿写。于是,一句句充满生命灵动的句子出现了:“我是送给母亲的礼物――康乃馨;我是送给情人的礼物――玫瑰花;我是朋友之间的礼物――百合花;我是家里摆放的装饰物,能发出清香淡雅的香味――水仙花。”“我是学生尊敬老师的象征,我是姑娘头上的一件装饰品,我也是男生送给女生的一件赠物。”学生的情感在练笔中获得体验,语感在练笔中得到了加强,语言表达在练笔中得到了发展。

2.抓典型段落进行仿写

要想掌握写作方法,仿写是必经之路。教材中有不少构段方式比较典型,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翠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特点描写了翠鸟外形。一连串的比喻,从翠鸟的羽毛、爪子、眼睛、嘴等方面进行观察,把一只鲜活的翠鸟描画了出来。我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抓住动物的特征,用一段话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可爱的小狗、机灵的小猫、美丽的蝴蝶、憨厚的熊猫……一只只各具特色的动物在学生的笔下活灵活现。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建构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有机系统结构,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夯实语用基础,实现迁移运用,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