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沅陵县东北部民居的建筑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沅陵县东北部民居的建筑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沅陵县位于湖南西北部,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形,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使这里的民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地形特色。沅陵县内聚居了大量苗族和土家族,这里的建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沅陵东北部农村的木质房屋建筑是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应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沅水中游,东与常德为邻,北与张家界相交。被誉为“湘西门户”。南北高起,中间陷落的谷底地貌,使得这里的交通不便利,经济落后,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但是较好的传承了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傩文化。

本文以沅陵县七甲坪镇万阳山李子沟的大嫁楼为案例,阐述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建筑特色,以小见大,从而达到概括当地建筑特色的目的。当地民居建筑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沿河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采用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大嫁楼完美体现了这两种建筑形式的结合。

鲜明的山地特色

沅陵山区山多田少,居民在房屋选址时在山腰或山脚,或顺着河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古人利用大自然的优势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房屋多以木质房屋为主。著名的有土家族的吊脚楼,正屋建在平地上,厢房在旁边,厢房其余三边皆悬空,靠一根木柱子支撑,厢房的下部堆放杂物。一般吊脚楼上作为卧室使用。

此外,沅陵依山傍水,气候呈现冬少严寒、夏无酷热的气候条件。吊脚楼的优点是通风和防潮,正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的体现。

浓郁的民族特色

淳朴的土家族文化和狂放不羁的苗家文化结合,所建成的房屋大气中透着精致。特殊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了这里的建筑艺术,同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斗拱作为传统的建筑符号,它既有承重的结构作用,又起到装饰建筑的作用,但在土家族建筑中则被“挑枋”替代。“挑枋”在承重、挑廊的同时,在立面构图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吊脚楼多变的平面形式和简洁有序的构造手法。

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装饰题材多种多样,有些来自传说中的图腾,如祥云或凤凰。也有来自寓意吉祥喜庆的汉字,如喜字、寿字等;横梁上画有“回”字格、“喜”字格等图饰,以及牡丹、喜鹊等图案。甚至有红绿相间的花鸟鱼虫,虽俗气却淳朴自然。它融入了传统文化中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崇敬之情,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景象,展现了沅陵县东北部农村居民对建筑的审美,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

明显的传统风水观

沅陵县的历史非常悠久,在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居住在这里。夏、商、周时有部分少数民族在此居住,史称“南蛮”。秦汉以后,历为州、府治所。源远悠长的历史使沅陵县东北部的建筑带有传统风水思想特色。

沅陵县东北部农村居民的房屋大多采用聚居式,单元重复式的建筑传统是从清朝一直流传到现在,类似古代的宗祠,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整栋房屋的正中央有一间堂屋,一家人逢年过节便在堂屋里祭祀或庆祝,显示出大家庭的团结兴旺。堂屋在大门的正中间,供奉“天、地、人、亲、师、位”的牌位和祖先的灵位,其他房间在堂屋的左右两侧依次排开,体现对一家之主的遵从。堂屋的大门外有几级石阶,古时大户人家的堂屋门口下面还有石狮。现在的民居大多简化了石狮,只留下堂屋的石阶。

沅陵县东北部的民居融合了古代的建筑风水思想。《阳宅是书》提出:“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古代人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理想的居住环境标准。《阳宅爱众篇》有:“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若有情。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环抱作环形。”“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术中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沅陵县东北部的村落大多选择背靠青山,面朝溪水的格局,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民居的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

结语

沅陵东北部的民居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融入古人的风水思想,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

作者简介:王雅琴,女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2012级学术硕士,环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