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优化中高中政治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意识,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必须对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政治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学内容,采用最佳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时代性、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丰富的人文性以及“三维”目标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而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被部分学生不喜欢,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缺乏师生情感的和谐沟通。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语言运用上要尽量少一些权威性、批评性的语言,多一些探讨性、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第二,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感情的人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对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就会迟钝。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排除不良情绪,同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感素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感,课堂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第三,在合作中增进师生情感。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增进亲和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近距离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感到交流的愉悦,使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学生真情流露,课堂就有了活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富有活力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科学性、逻辑性很强,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本。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政治教材的滞后性还是会显现出来。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教材,拘泥于教材,就会有生硬感,课堂教学缺乏生活与时代气息,失去活力。为此:第一、适当的整合教材,扩充教材内容。整合就是不一定呆板地、一成不变地按教材顺序组织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编排体系,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做到有本不唯本。第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洋溢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学生家庭及学生自身关联度高的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强化时代气息。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为政治课提供了广阔天地。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准确切入,把新知识,新信息引入教学。使政治课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性。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一步巩固、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不离开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因而创设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激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活泼、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运用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泼,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得好,学生容易去体验和感悟、并产生共鸣。由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就要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等新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学生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
另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火灿.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最优化探索[J];考试周刊;2010年37期
[2]崔大军.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3]刘荣华.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趣艺术;教苑荟萃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