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偏差和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偏差和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复习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复习课程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复习、巩固、提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反观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程,存在教师过度主导、学生主动性弱、题海战术压力大等问题,进而降低了复习课效率。针对于此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全面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复习课;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复习课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在教学中

担负着重要责任。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主体偏差、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盲目陷入题海战术,并未达到复习课的教学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究。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题海战术对学生造成的困惑

许多教师将复习课默认为习题课,将大量的练习题丢给学

生,让学生完成。在大量习题的压力下,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既不能在解题时思考是否具有更为巧妙的方法,也不能在练习过后

得到足够的反思与整理,复习课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盲目的题海策略也会使教师疲于应付,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班级逐渐形成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很好进行拔高性练习,缺乏挑战性的任务导致他们学习兴趣降低;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

大量习题下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自信心得到打击,愈发拉开与班级其他学生的距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未能关注到学生本身,教学重点发生偏差。

2.未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但在当前初中数学复

习课中,还存在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等情况,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而教师的讲解也是泛泛的,没有针对性,对于教学内容而言缺乏主动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还体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复习课侧重于简单的知识讲解,而τ谀芪学生带来哪些进步,除了夯实知识外还能为学生带来诸如什么样的思路启发、技能解答等,这些都是当前数学复习课存在的偏差之处。当然,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也相应产生了诸如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有趣的教学组织等。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1.丰富数学复习课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复习课过程中,要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打破传统课堂格局,形成新鲜、自由的教学方向。例如,在复习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课堂组织来实现课堂的新奇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将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思维碰撞以及思路拓展的过程,在日常学习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及理解都是不同的,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习思维进行碰撞,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的交流,这样的方式能够较之教师一人的讲解更为拓

展思路,形成教学的全面发展。

2.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复习课不是练习课,不能由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堆砌,而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一节合格的复习课,要能发挥夯实基础、综合知识、查缺补漏以及解题思路点拨与训练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的建构与设计。在指定复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所复习的单元,提炼出复习的重点,然后再考虑到学生需要串联哪些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都是一段一段的,而此时要能将各种知识综合,就像既能求图形表面积,又能求体积,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进行设计,通常复习课的进度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能够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复习目标。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回答基础问题,提高对知识概念的熟练程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

3.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在一节复习课中,要减少题的量,增加题目的精,精选题目,精选解法,在解题之后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是听过,只有再经过学生自己反

思与处理,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复习课是整个数学学习的结尾以及压轴环节,通过复习课

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但是当前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复习课教学,这是教学中的弊端所在。只有将复习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形成数学学习的思路,达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处理好师生角色关系、知识点连贯性等,能够全面推进数学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磊.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33(12):46-47.

[2]徐月霞.浅谈提升初中数学复习效益的有效形式[J].中学数学,2012,16(4):64-65.

[3]彭建平.数学复习课选例“四要”[J].数学教师,1997,18(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