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多元化的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数学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者和学生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系统而有效地进行相关练习。本人作者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方式;数学;

在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就必须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数学是思维培养的重要学科,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改变观念,调整教学方式,系统而全面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 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 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 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 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 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三、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别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发展,新课程着重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重视引导探索实践

引导探索实践,把握思维策略,培养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为学生创设主体探究活动情景, 在关键处设疑, 在节点处给力,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探究意识、善于质疑、大胆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符合逻辑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 , 而不是 “授之以鱼”。

五、营造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

鼓励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的自由发挥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 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难以进行创新思维。营造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为每个学生自主地探求问题提供思想自由的环境。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意味着学习面前,教材、教师都不是绝对的权威,所有学生都可以对他所研究的内容提出见解和质疑。师生平等,共同交流研讨问题,使知识的探究活动在自由自在的、不受外界强制的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

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六、发展思维的变通性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新思维思维的求异性,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求异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一个的简单方法,所谓以“变”求 “新”,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启发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七、培养自学的习惯

将学生由接受型发展为自学型。对学生来说,只要是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获得了自己头脑中原本没有的知识或方法,就可算创新。不过,这个“新”的得到,不应是由老师“传授”的,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 实践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通过课前自学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的机会,在老师未讲解之前先形成自己的看法、理解和解决方法,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创新。课堂上,在自学时的已有理解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见解与方法,交流讨论,思维的火花互相激发,催生更高层次的创新。这个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少创新, 而对学生来说,显然是 “新” 的, 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和实践获得了“新”规律、“新”方法。自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了创新性、 独创性、再定义性、 洞察性等创新思维特征。

参考文献

1.于静宜.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 中学数学杂志 (初中),2003.4

2.刘邦耀.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数学教学通讯,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