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异同点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异同点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现状,接着探究了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差异性,主要从课程政策、课程实践角度、课程实践力度和教学理念展开详细探究,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提出几点建议,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中美结构工程;课程实践;异同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69-02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新目标日新月异,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土木工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难度性大的特点,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承担着国家经济收入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课程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研究美国结构工程类课程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差异性分析比较,有助于我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实践性人才。

一、我国结构工程教学中学生课程实践的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工程在全球化驱动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我国的工程教育一直局限于理论知识,在整个结构工程教育体系研究中,课程实践始终没有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放到第一位,在课程实践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构件轻结构、重知识轻创新和课程重复率高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学生综合发展的动力。课程实践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但在我国结工程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解放,缺乏创新力和独立性,结构工程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范围广、知识复杂、偏差大的特点,包含了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和概率统计学等关系较远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目标不明确。从知识结构体系上看,结构设计是结构工程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将重点放在结构体系的数学建模和机理分析上,这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易将结构设计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混淆,造成教育目标上的误区。

二、中美结构工程中学生课程实践的异同点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课程实践作为高等结构工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备受关注。美国作为世界先进的工程大国,伴随着经济、科技和人文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在结构工程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在美国工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是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核心措施,因此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实践与美国结构工程的课程实践作对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课程政策的差异性

胡东芳认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能够反映一定的课程政策,是课程政策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成为了参与者,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解放,本身具有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好奇心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被禁锢,如在讲个体构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时,不解释构件形成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教授如何对现有的力进行计算,这对学生以后走向现场进行受力计算是毫无重要意义的,因为构件的受力形成取决于多个构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传递,因此在进行受力计算时首先应教会学生受力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在美国,学校对结构工程中课程学习是建立在社会需求上的,努力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如本科生主要学习承重体系的设计,包括钢结构设计、混凝土设计以及木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对于一些深层领域,如抗侧力体系的学习主要安排在研究生阶段或者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由那些技术熟练的老员工进行教授,这样科学合理的安排既避免课程的重复率,又可以利用剩余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亲临现场,对实际工作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课程实践角度的异同性

由于国情和行业特点的不同,我国结构工程课程实践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是课程学习与应用的载体,但在我国高等工程教学中,几乎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与应用,导致学生缺少对结构知识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在毕业时,学校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专业内容的毕业论文,与此不同,美国高等工程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会开设一门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与中国大学的毕业设计类似,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学习可以自行发现和探究自己学习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场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结构设计等操作。通过这样的毕业检测学生可以有效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和创新。不仅如此,这种毕业模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整个构建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布置等。研究美国高等工程学校的课程实践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思路、新的启发和新的了解。

(三)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课程实践力度的异同性

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特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创新之处,新的思想、观念受益于整个社会和学校。在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十分重视技能的实用性,强调技能培训与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相适应。因此,学校加大力度开设各种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开拓思维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空间,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创建之初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主张工程教育不能脱离实践,特别是结构工程类更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不仅如此,为加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学校还成立了ASCE协会的学生分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结构工程会议和活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美国的工程教学模式相比,我国高等工程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认为只有充分学好理论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据悉,我国只有少部分高校能够定时组织学生参加结构工程会议和活动,在平时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于传授理论知识。工程教育是一门以实践为载体的学科,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异同点

1.中美结构工程中教学理念的相同点。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都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中美两国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其次在内容方面,中美两国均强调重要内容的整合性,如在研究结构工程中,均强调将专业课程与地质学、力学等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构工程的理解与认识。在科学素养方面,中美两国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理念,结构工程担任着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中美两国要求学生具有面对公民适应科学的态度。2.中美结构工程中教学理念的差异性。中美结构工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教学对象不同。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孩子是天生的研究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和学校是教学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参与者,老师才是教学的主导者和研究者;课堂实践的差异性,在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认为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具有对结构工程研究的能力,因此学校经常组织学生举办结构工程实践大会和活动。与此不同的是,我国在教学理念方面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研究,主张只有将理论学好才具有更好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三、提升我国结构工程教学的策略

根据上述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高等结构工程教育:(1)转变课程政策,提升教学策略。在教学模式中,加强师生交流、师生探讨和师生互动,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结构工程的兴趣。(2)开拓实践角度强化实践力度,在结构工程教学中,重视课程实践的重要性,积极举办结构工程会议和活动,组织学生去现场亲身感受结构工程的研究内容.此外,还可以建立结构工程协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工程现场进行工程访问和研究。(3)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师生素质。在结构工程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4)向欧美等工程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美国是公认的发达国家,通过向美国高等工程学校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更加应该重视高等工程教学,努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中美两国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在结构工程教学中各有千秋。本文首先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对我国结构工程的课程实践进行分析,接着结合中美两国结构工程教育的现状,主要从课程政策、课程实践的角度、力度以及课程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究,总结出中美两国结构工程教育具有的特征,然后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最后从客观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文树,薛伟,董喜斌.中美森林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5,(05):68-73.

[2]伍云天,李英民,杨溥,刘立平.中美结构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02):33-36.

[3]马洁.中美名校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39-42.

[4]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