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的社区康复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的社区康复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世界中国社区康复自1986年起步,17年来发展较快,且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的CBR(社区康复)系统。即,组织领导上:政府主导、社区为本、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方式方法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模式多样、方法灵活;管理上:依靠社区工作网络多部门统一协作;资源运用上:中西结合、民间与专业结合,发扬中国文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加大了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力度,制定了新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强化了指导和监督管理,正在把中国的CBR带进一个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新时期。

(一)强化CBR与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联系,明确规定开展社区康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责任

2000年,民政部、卫生部等14个国家部委和社团联合的一份文件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同年,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等8个部委的文件又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此外,卫生部等10个部委文件还指出社区卫生服务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

为贯彻以上政策,卫生部还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康复服务方面相应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本设施、组织管理等指导性标准或要求。

国内外CBR2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了,没有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或全科医疗网络的投入(简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康复不可能全面地、持久地展开;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参与和带动,在社区层次上残疾的预防、残疾人的康复、医疗和保健服务才能落实,而且,通过改善残疾人的身心功能,可以为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打下基础。因此,尽管CBR的重点有转移到社会――职业康复的趋向,然而,医学康复不能忽略、不可缺少,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社区康复的模式不能都变为“社会模式”(当然也不应都是“医学模式”),而是应当采取较合理的“医学―社会模式”。我国在CBR上的决策,把开展CBR的任务和职责赋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CBR的重视,在工作日程上加以落实,这不仅对我国CBR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如果做得好,对国外CBR项目也将会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在不少发展中国家,CBR还只停留在社会服务方面,而未能融入初级卫生保健或全科医疗的服务中。

(二)加强了康复技术向社区层次的转移

众所周知,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是CBR的一个重要元素。一方面,要把康复技术按照社区的水平和需要加以简化和适用化,然后转输给社区康复人员或社区工作者,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总结和推广由社区工作者,甚至残疾人在社区应用的民间技术、土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康复的技术含量和应有效果。近几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残联系统和民政部门等为社区医务人员、康复人员、社区工作者举办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康复培训班。如卫生系统举办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干部研修班”,残联系统举办的“社区康复站站长培训班”,民政系统举办的“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培训班”等。在书籍和视听教材方面,卫生部门出版了全科医生培训用的《康复医学》、《社区康复》等教材;中残联组织编写出版了适宜于社区康复用的《残疾预防丛书》(12种)、《康复指导丛书》(18种),以及《社区康复》、《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等,还录制发行了一些常见伤残疾患康复技术的录像带。这些都对普及康复技术到社区,促进社区康复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三)加强了资源中心或训练指导中心对社区康复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近年来,残联系统在各省的大中城市陆续建成了一批残疾人康复中心。这些中心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作为该省(市)或是地区的社区康复资源中心,同时也是社区康复训练指导中心,设有社区指导部,在技术上、人员培训上,以及在接受转诊上,支持和指导所属省(市)、区的社区康复,正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此外,一些专科性的康复机构,如全国和省市的聋儿康复中心采用技术小分队下乡“利用听力助残”等方式,到社区去指导开展社区聋儿语训康复。这一类向社区对口的网点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发挥专业人员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深受社区工作者和残疾人欢迎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