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自主性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办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它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自主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可以使小学生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那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科学自主?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在情境中形成问题;在思考中形成猜想;在经验中形成计划;在感受中形成新知;在体验中形成概念;在活动中形成态度;在汇报中形成倾听。
关键词:小学自然科学;师生;引导自主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核心任务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在实施课程改革中,自主性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办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形成自主学习问题
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形成问题,激发悬念。如:在上《水的蒸发》时,本人一开始就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水”不见了,让学生从此情境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发挥好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引导学生在猜想中形成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要大胆进行猜想,并以此猜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但猜想不是学生乱说八道,也不是无根据的幻想,而是有客观根据的,并且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问题。如:在上《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这课时,先问:“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呢?”然后让学生思考:“现在你就是那只动物,你正遇到了致命的敌人,你猜想用什么方法逃生最好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来形成对问题的思考。
三、引导学生在感受中形成新知
心理学研究证明,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从感觉进入知觉阶段,并促使大脑进行思维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应以视觉感受为主,同时结合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让学生通过摸摸、听听、动动、闻闻、讲讲、猜猜、画画,使学生在感受中形成新知。如:我在教学《怎样认识岩石》这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岩石的特性时,就让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对岩石的认识。学生就用眼睛以及放大镜来观察岩石的颜色和光泽;用手去摸岩石的粗糙和光滑程度以及颗粒的大小;用小刀(铜片)来刻岩石的软硬程度;用盐酸滴在岩石上是否起化学反映(是否起泡)等方法进行对对岩石的辨别。使学生在各种感官的感受下来形成新知。
四、引导学生在汇报中形成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汇报时,学生小手林立,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但是,他们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致使有的学生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有的较好的答案已有明确提示,可他还陷在自己的错误思维中,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课堂汇报中要使孩子要耐心的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还要虚心的倾听,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高效的课堂自主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会倾听”。如:本人在教学《蜗牛》时,让学生汇报蜗牛是怎样运动的?第二小组汇报:我们观察到蜗牛在玻璃片上运动时,是靠身体下面的“肚皮”爬行。爬行时,先身体一缩再一伸地前进。爬行的速度比较慢。我们还想研究蜗牛是否能在任何物体上都可以爬行?(操作员操作、演示)其他小组的成员都能一边认真的倾听,一边仔细观察操作员的演示。然后等该小组汇报完毕后,另一个小组再做补充。他们汇报内容是:我们对第二组做一些补充。蜗牛是没有脚,但有腹足。柔软的身体下面用手去摸,会感到粘的东西。在纸上爬行后,纸上会留下一点湿的。我们还编写歌谣来描述蜗牛的外部形态:蜗牛身体很柔软,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它的腹足宽又扁。我们还想研究蜗牛的形态结构与其它的爬行动物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在科学课堂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在情境中形成问题;在猜想中形成思考;在感受中形成新知;在活动中形成科学概念;在汇报中形成倾听。只有在这样一个完满的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教学研究编辑部.
[2]科学课.2010年第4期.
[3]李建平.让学生学会自主――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