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传统的单元教学往往以单纯的技术学习为主,忽视了在技术教学的同时发展体能和提高运用能力。本文以《足球:脚内侧传球》单元教学为例,在准确分析学情,精心提炼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合理预设课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视角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并针对这些方法提出了六点教学建议,以期为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体能、提高实战中的运用能力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1-0042-03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将有利于拓宽教学视野,降低大单元的编排难度;有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教教材’现象的发生。”[1]笔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对水平三(五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单元教学进行总结,提炼出了一些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与广大同行商榷。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贾汪区足球特色学校,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浓厚。五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基本能较好地掌握一些颠、踩、推、拨、拉球等动作技术,四年级时基本能较好地掌握脚内侧、脚背外侧、脚背正面带有中等速度和方向变化的运球技术。在脚内侧传球技术前,学生已具有基础技术动作储备,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女生的技术基础与学习兴趣弱于男生,因此,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层次性,同时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与加强对女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确定教材重难点常用的方法有“从动作技术名称、动作技术的结构、构成动作技术的要素、浓缩的动作技术要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易犯错误中寻找和探寻”六种。笔者综合运用六种方法,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确定了脚内侧传球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表1)。

三、学时预设

依据贾汪区特色学校课程设置要求,“学校特色项目必须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内容”。因此,足球项目是在校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学校要求体育教研组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生理、心理、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因素,每个年级每学期必须设置1个不少于10学时的足球大单元的教学内容。《足球:脚内侧传球》单元是笔者所在学校五年级第一学期足球大单元必修内容,预计15~16学时完成。

四、“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一)“技术”视角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技术”视角下教学重点的突破方法

(1)稳定支撑练习

方法:练习者将球放在距离自己前面1米左右的位置,迅速上步支撑稳定住身体的重心,踢球腿控制在后摆状态(踢球腿不向前摆动踢球)。

要求:支撑脚的位置与姿势一定要正确。

目的:体会快速上步支撑稳定身体重心动作,确保踢球腿能够自由摆动。

(2)支撑与摆动结合练习

方法1:“丁字步”[2]动作练习。两腿稍弯曲,支撑脚脚尖对准传球方向,踢球脚脚尖翘起,踢球腿抬起,以髋关节为轴,膝关节、踝关节外展做前后摆动动作。

要求:一脚支撑,另一脚垂直于支撑脚,大腿带动小腿前后摆动。

目的:体会单腿支撑身体重心的控制和摆动腿外展摆动动作。

方法2:在地上画个“十”字,做无球传球动作的模仿练习。

要求:支撑脚站在竖线上,传球脚膝关节、脚尖外展,脚的摆动与横线平行,形成传球的姿势。

目的:体会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的摆动方法。

(3)完整动作练习

方法1:练习者面对墙壁5~8m,运用脚内侧传球技术对墙传固定球。球反弹回来后,运用脚底停球技术停球后,再传固定球。

要求:注意支撑脚的位置和脚尖方向,踢球腿的摆动和脚触球的部位正确。

目的:体会完整、正确的脚内侧传球动作。

方法2:踢短快球。练习者距离墙5~7米站立,连续对墙踢反弹球。

要求:支撑脚位置要灵活调整,踢球脚脚型正确。

目的:提高踢球腿摆动的协调性,踢球脚快速中紧张-放松交替的灵活性。

方法3:传行进中地滚球。两人相距10米将来球不加调整直接传回给对方。

要求:支撑脚站位准确,传球力量适中。

目的:体会根据球的滚动速度和力量选择支撑脚站位及传球力量。

2.“技术”视角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1)触碰球练习

方法1:贴碰球。用红色的圆形标记分别贴在球的中部和踢球脚脚内侧中部,一人用脚踢球的后上部(贴标记的部分对准练习者),另一人用踢球脚贴标记的部位轻轻触击球上标记。

要求:小力量轻轻踢球,必须让球上和脚上的圆形标记完全重合在一起。

目的:体会支撑脚的站住、踢球脚触球的部位和踝关节紧张固定的感觉。

方法2:踢快球。将球装入小网兜内提在手中,球的位置基本与地面相接,用脚内侧连续踢球。

要求:小力量触球,小腿前后摆动要快速协调,踝关节要紧张―放松不断交替。

目的:提高练习密度、踢球腿摆动的熟练性和踝关节紧张―放松快速交替的感觉,以及触球部位的准确性。

(2)完整动作练习

方法1:两人原地对传地滚球。两人面对面相距8米站立,用脚内侧沿直线互传球。

要求:传出的球必须是沿直线滚动的地滚球。

目的:体会脚击球刹那间脚后跟向前顶的动作。

方法2:四人两球传球。四人站在边长8米的正方形的每个角上,两人持球,按各自的意图将球传出。

要求:不限制斜传、直传,但两球不能同时传到一处。

目的:增加密度,促进传球的目标性、准确性。

方法3:罚点球。距离墙壁8~10米,用脚内侧以中小力量传定位球,将球踢向目标区域或标志点。

要求:支撑脚的位置与姿势正确,大腿带动小腿摆动,脚触球的部位正确。

目的:提高踢球动作的规范性。

方法4:击中目标。两队相距20米,中间立放10枚手榴弹并编好1~10号,每人踢10个球,当球碰到一号手榴后方可击二号手榴弹,看谁击倒手榴弹的枚数最多。

要求:传地滚球,动作规范。

目的:提高传球的趣味性、准确性。

(二)“体能”视角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体能”视角下教学重点的突破方法

方法1:传球后转身跑向本队队尾(图1)。

图1

方法2:传球后跑向对面一组队尾(图2)。

要求:传球技术正确,方向准确,力量适中;传球后迅速加速跑到规定位置。

目的:巩固传球技术,养成传球后跑位的习惯,提高快速加速能力。

2.“体能”视角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方法1:传快球比赛(练习方法同方法1和方法2)。

要求:必须快速传地滚球,加大传球力量,体会快速传球中脚型和传球方向的控制;传球后要积极、主动加速起动。

目的:提高直接传快球的控制能力和传球力量以及快速起动能力。

方法2:双向对踢地滚球(图4)。

图4

要求:必须踢地滚球,并要控制球的力量和准确性;中间学生接控球与踢球动作连接要快速、准确,踢球后要迅速转身加速跑动去接应另一端的学生传球。根据技术动作掌握程度,要求停球或者直接传球,同时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增加或缩短距离和时间。

目的: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耐力素质,培养主动跑动接应意识。

方法3:行进间传地滚球(图5)。

图5

要求:传球动作规范,传球准确、及时、到位;传球后主动加速要球。

目的:提高行进间传球脚触球部位和传球方向、力量、准确性的控制,以及短距离加速能力。

(三)“运用”视角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运用”视角下教学重点的突破方法

要求:传球和射门必须用脚内侧踢球;传球和插入时机要把握准确,跑动节奏变化要明显。射门学生传球后的起动和跑动要快速,射门要迅速、果断、突然、准确、有力。熟练后,可以将障碍换成防守人,防守人的防守情况视进攻人的熟练程度由消极逐渐变积极。

目的:提高传球和插入时机的把握能力以及快速移动中踢滚动球的能力。

2.“运用”视角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方法1:一进一退。两人一组,距离8米左右,前后站立,一进一退,在活动中不停球直接踢球。

要求:控制好传球脚型和时机,回传球力量适中,踢球后快速回撤。

目的:提高移动状态下的传滚动球的能力。

方法2:传球变向(图9)。3人一组,前后距离10米,成等腰三角形站位,2人在前,1人在后。前边两学生平行站位,间距6~8米。后面控球学生在向前运球慢跑中,将球传给后退跑中的左侧前方的学生,该学生直接将球用脚内侧回传给后面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再直接将球传给右侧前方的学生,该学生也直接将球用脚内侧回传。3人反复交换位置进行交替练习。

要求:控制传球的力量与角度变化。

目的:提高学生活动中直接改变传球方向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1.对初学者要先练弱侧脚,再练强侧脚,做到两脚都练,两脚都能熟练传球。

2.脚内侧传地滚球动作环节较多,教学中应先练习助跑、支撑,后练习脚触球的部位,再强调动作协调性,先分解练习,后完整练习。

3.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生理特点,遵循由原地到行进间、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力量由大到小、次数由少到多、距离由短到长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要求。

4.在传球练习中要注意强调主动迎上,在移动中传球,养成传球后及时跑位的意识和习惯。

5.为适应足球项目的特点和对传球技术的要求,所有的传球练习要从“技术・体能・运用”的视角综合进行设计,不能孤立的教学。

6.每个练习时间以8~10分钟为宜。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6):18-20.

[2]俞向阳.三年级《小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13(9):32-33.

[3]杨永田,任凤山.儿童足球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9:26-28,71-72.

[4]王礼龙,王金保.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9:278-279.

[5]张廷安.现代足球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9-27,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