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网民”可以慢慢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网民”可以慢慢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的日本社会,与其他国家、地区一样,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正在使得日本人更加顺利、有效地适应“全球化与信息化”这两个2l世纪的大浪潮,是名副其实的、时代的大工具。

根据日本总务省《信息通信白皮书》,到2007年底为止,网络使用者(NetUser)达到8811万人,人口普及率达到69,0%。据这份统计调查,1997年的使用者(普及率)为1155万人(9,2%);2000年为4708万人(37,1%);2003年为7730万人(60,6%)。虽然2003年以后的增长率趋于缓慢,但各年龄层,尤其50岁以上年代一群,依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从大城市到地方乡下;从年轻一代到老年一代、从高收入者到低收入者,“网络世界”正在扩张中。在它普及的过程中,“上网手机”的作用功不可没。至今,“手机上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电脑上网”的人口,而且一半以上的人同时并用手机与上网。此外,24小时营业的网吧(日语叫“因特网咖啡”、“漫画茶馆”等)具备着电脑、漫画、杂志、电视、沙发、按摩器、台球、游戏、电影、连续剧等综合,确实拉近了“当代社会与网络生活”之间的距离。总之,在日本人的眼中,因特网(Internet)日益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那么,达到总人口69%――8811万的网民们上网究竟是要干什么的?天经地义,每一个人上网的目的五花八门;看新闻、查信息、查邮件、开会、聊天等。不过,从“网络与舆论”的角度看,“网络民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它既使得人们参与社会共同体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政治家应付选民的方式更加敏感、有策略。笔者认为,以下三种网络空间体现着某种意义上的“民意”;

一、博客(BLOG)。据2006年总务省的统计,“博主(Blogger)”达到868万,据今年2月NHK电视的报道,达到1200万。本数据表明,每10个人中1人拥有自己的博客。每一位博主参与的方式、频率、内容也很多元化,每天更新的、一周更新一次的、几乎不更新的;写日记的、写评论的、写故事的;政治、经济、社会、情感、哲学等等。不过,无论如何,博客是能够使得网民主动表达自己,获取信息,促进社会沟通的平台之一。

二、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这相等于中国的“校内网”或者美国的“Facebook"。日本的SNS里,最有代表性的是MIXI。MIXI的会员数2007年为止已超过1000万。每一个MIXI会员在自己所归属或参与的“特定、有限的网络组”里,展开聊天、讨论、开会等。许多参与者也喜欢观看组员们写的日记,“相互观看日记”也是MIXI的一大特点。MIXI给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交换带来了便利。

三、2CHANEEL。这相等于中国的“BBS论坛”,是言论最为激烈,互动最为明显的网络空间。据悉,2HANNEL从1999年开始,逐步普及。它给网民提供的是自由发表自己看法、发出信息、展开讨论的空间。与博客、SNS相比,显而易见,2CHANNEL是最为开放、自由、坦诚的平台,能够使得每一位“2CHANNELer”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网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不满、社会现象的看法、政局的批评等方方面面进行讨论,2CHANNEL确实代表着一部分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其对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三种“网络民意”的展现,人们看待或参与社会的途径确实取得了“多元化”。人们不仅确保了报纸、电视等以外的信息渠道,还得到了主张自己看法,与他者互动的平台。从被动走向主动,甚至走进互动,网络切实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过,从更加深层的视角――网络民意到底如何对政治、经济、社会动态产生影响?在笔者看来,其影响力既是值得怀疑,也是带着局限的。作为其原因,提出以下4点看法:

首先,网民或“网组”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很准形成影响舆论的势力。据笔者观察,在中国,网民之间“凝聚力”是很密切的。无论是博客、校内网还是各种论坛,不同的角色之间很容易,甚至一下子形成某种集团,影响媒体或政府官员的应付方式。中国网民完全可以算是一种“社会势力”。与此相比,日本的网民相对“安静”,不管是发表看法还是收集信息,网民们都似乎“各忙各的、互不干涉”,顶多也是MIXI里同一个圈子里达成共识或形成一种看法。

其次,网络民意所面临的环境不够开放,不够透明。它的“局限”与“封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与中国的一些积极博主不同,日本的博主除非是著名政客、明星、体育运动员等持有“推销自己”目的的人群,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用“匿名”。因此,除了自己所认识的朋友之外,博主之间一般都是相互陌生的,即不认识人,只认识观点。此现象不得不给人家一种“虚拟感”。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实际作用只好是微不足道的。至于SNS,它也只不过是自己所归属的圈子里谈来谈去,而且每一网络里展开的言论也不是对外公开的,其他圈子里的网民是进不去的。因此,MIXI也不可能形成所谓的舆论。

再次,网络民意往往趋于“右翼”。在日本,“网络右翼”一词相当普遍、有名。使用上述2CHANNEL的人群里,70年代以后出生的男性占大多数。他们住往是对现实社会带着不满,需要自我发泄的人群,也恰恰是形成“反中国”的典型群体,“2CHANNELer”住,主持有很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经常诽谤有问题的政治家、明星以及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等,甚至把它们当作发泄不满的窗口。2CHANNEL也一般都采取“匿名制”,在那空间里,什么信息、言论、观点都有,容易导致网络犯罪、事件炒作、攻击对象、甚至预告犯罪等不良现象。2CHANEEL的创始人――西村博之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能判别是非、真假的人没有资格上2CHANNEL”。

最后,“网络媒体”本身处于劣势,其影响远不如“传统媒体”。网络的“崛起”确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舆论的形成方式。不过,在“舆论形成”的影响力来看,电视最大,其次报纸,网络顶多也是第三位,例如,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还是娱乐,民营电视台播出的“WIDE-SHOW”节目普遍引起老百姓广泛的关注,收视率也很高。它往往请外貌端正、口才良好、言论刺激的“形象代言人”参与节目,对于热点时事问题展开“积极而情绪化”的讨论。那些极少一部分人的言论对老百姓的感受和思维产生“渗透性”的作用。此外,大型报纸(日本的“5大报纸”为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其中,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根据政局、社会经济动态定期、不定期举行的“舆论调查”的影响力也相当巨大。它不仅改变老百姓对政治的态度,其影响力甚至有足够的势力改变政局本身。在日本,舆论调查的一次结果使得首相下台,政权的现象并非罕见。那么,网络民意能让一个首相下台吗?绝对不可能。总之,电视的WIDE-SHOW或报纸的舆论调查与把上述三种民意加起来,至少也没有可比性。有一位多年观察日本舆论动态的东京大学研究生对我解释说:“网络对舆论本身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最近,报纸进行舆论调查的时候使用网络途径的情况正在增加,但这只不过也是进行调查的工具而已,作为工具的网络远远不如作为主体的报纸。”

日本网络民意,即“网民”今后走向何处?现阶段还充满未知数。比如,与中国网民比较,日本网民不够积极,很准团结,这一事实跟因特网本身的发展阶段、水平无关,而跟日本人的国民性、对网络的态度、传统媒体的力量、社会结构等文化、社会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网络的发达不见得产生成熟的网民,更不必然创造强大的网络民意。日本的网络民意与民族性之间的微妙关系或互动确实是令人感到有趣的。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人口的稳定增加、传统媒体的整体衰退、政治家“亲民政策”的策略多元化等现象日益明显,网络民意在将来的时光里也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影响舆论走向的势力之一。最近,政治家把自己演说的视频投放在U-tube,关注年轻人在网络上的言论动态等现象也逐步出现,这表明政治家确实把网络民意看作“从政”的重要环节,虽然它顶多也是拉票的需求,政客与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几乎不存在。

不过,在笔者看来,网络改变老百姓生活是一回事,网络形成影响舆论的民意又是一回事。两者都有不同的意义和含义,可以慢慢来